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同志等介绍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网记者:
“全球云祭孔”是孔子文化节的重要板块,那么今年的云祭孔情况如何?相较往年又有什么不同?

米怀勇:2025全球“云祭孔”活动将于9月28日9时启幕。活动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以“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为主题,创新“主演播室+海内外直播点”形式,联动全球多地文庙、书院、孔庙等儒学机构以及海内外几十家媒体,对各地祭孔活动进行集中展示和讲解,打造一场跨越国界、贯通古今的文明交响。活动已连续举办九年,今年是第十年。活动举办至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传播力、影响力大幅提升。今年的全球“云祭孔”活动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是海内外联动。国内方面,将直播国内40余家孔庙、文庙祭孔典礼,曲阜孔庙主要有乐舞告祭、敬献花篮、恭读祭文等仪式;衢州孔庙祭孔活动突出“现代人祭孔”“百姓祭孔”的特点;沧州文庙、吉林文庙、建水文庙等祭孔活动各具特色、亮点纷呈。海外方面,日本东京孔子庙、韩国成均馆、韩国济州乡校、越南河内孔庙、印尼孔教总会、俄罗斯齐鲁文化促进会、法国齐鲁文化促进会、意大利孔子文化促进会等20余个站点联动直播,展现儒家文化跨越国界的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应印尼孔教总会的请求,中国孔子基金会向印尼国立孔教高等学院捐赠了一尊孔子石像,捐赠仪式将在开幕式上举行。印尼孔教总会总主席陈清明将应邀带领2个研学团队到山东交流访问。相信通过这种“双向奔赴”,必将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为构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是全社会广泛参与。打破地域、行业、群体的界限,广泛联动世界各地文庙、孔庙、书院、学校、孔子学堂、儒学机构、华人社团等社会各层面力量,形成“全民参与、共传文脉”的生动局面。发起“《论语》共诵短视频征集活动”,以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分享故事。推出“儒润边疆”专题报道,打造《沿着边疆看儒学》专题片,展现边疆文庙的历史底蕴与当代活力。
三是长效化传播。直播结束后,将对海内外祭孔录像进行精细化剪辑,在中国孔子网等媒体开设“全球‘云祭孔’回顾”专题栏目。建立“全球祭孔资源库”,把祭孔活动内容转化为公益教育资源。开通线上祭孔平台,推出祭拜孔子、祭孔直播、祭孔盛况、祭孔专题、儒学问答、中华文庙、《论语》共诵七大栏目,打造“不落幕”的文化空间。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刚才介绍道,今年孔子文化节期间,特别推出了“跟着孔子研学游”推广活动。我对这方面很感兴趣,能否向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山东在研学游方面有哪些成果?

王炳春:研学旅游是推动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山东锚定建设国际知名研学旅游目的地,从产品供给、目的地建设、品牌打造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研学旅游实现了“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一是聚焦多元化,丰富全类型研学产品体系。连续六年举办研学旅行创新设计大赛,推出“好客山东·见识齐鲁”民俗研学、“见识齐鲁·探知海洋”海洋研学、“黄河自然课堂”生态研学等特色主题产品,发布“文润海岱 游读齐鲁”十大文物主题游径、十大考古研学打卡地,开展250多项“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研学活动,打造五批300余家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营地。
二是聚焦系统化,构建多层级研学目的地体系。山东被列为6个全国首批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省份之一,60家研学单位纳入提升试点。指导各地聚力打造研学旅游标杆,济宁全力建设全国研学旅游发展新高地,青岛着力打造全国海洋研学旅游首选目的地,临沂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中国红色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全省上下形成了一体推进、百花齐放的研学旅游发展格局。
三是聚焦品牌化,打造“见识齐鲁”IP体系。创新策划“好客山东·见识齐鲁”研学旅游品牌,制定推出品牌标识使用规范。围绕儒家文化、齐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脉络,推动各地细分打造“跟着孔子研学游”“稷下学宫”“行走黄河口”“奇趣海洋”“亲情沂蒙”等一批区域子品牌,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见识齐鲁”品牌矩阵。
下一步,将以“好客山东·见识齐鲁”品牌建设为核心,着力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山东省研学旅游发展规划》,构建山东研学旅游资源数据库,完善全省研学旅游服务规范标准体系。着力强化品质提升,建立“成长可跟踪、成效可检验、经验可推广”评价机制,扎实做好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工作,推出一批品牌研学旅游基地。着力强化产品供给,聚焦“研学+百业”“百业+研学”,推动研学与文化、生态、工业、乡村等领域深度融合,开发差异化、个性化的全域研学产品,实现“全龄段覆盖、全场景适配”。着力强化品牌形象,定期举办省级研学旅游推进活动,推出“跟着孔子研学游”“跟着诸子研学游”等主题线路,搭建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市场共建合作平台,并用好新媒体传播矩阵、跨区域合作推介等方式,不断扩大“好客山东·见识齐鲁”品牌影响力。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刚刚听文旅部门介绍了孔子文化节期间的研学产品,非常有意思。请问济宁在研学旅游方面都作了哪些努力?特别是借助孔子文化节吸引力,济宁推出了哪些特色文旅活动和优惠政策?

董冰:近年来,济宁市以“跟着孔子去研学”为主线,着力构建体系完备、特色鲜明、业态多元的研学旅游产业集群,聚力打造全国研学旅游示范高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全域研学旅游格局。作为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发展研学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坚持顶层设计、高位推进,从市级层面组建文化“两创”指挥部研学旅游工作专班,率先出台“打造全省修学游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编制研学旅游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水浒文化、金石文化5大研学旅游集聚区,成立济宁市研学旅行协会、济宁远景研学旅游研究院,制定行业标准规范,打造了100人的“金牌导游+研学导师”服务团队,在全市形成了覆盖广泛、标准规范、全域出彩的研学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是丰富产品体系,做强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在工作中,突出研学旅游基地带动作用,塑强了尼山圣境、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研学营地等研学新地标,打造了鲁源村、方特东方欲晓、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等研学新名片,策划推出东方圣地拜谒之旅等18条精品研学旅游线路,创新研发六大课程体系、600多门研学课程,培强了孔子文旅、三孔旅游等10大研学龙头企业。其中,“斯文在兹”儒家文物主题游径入选全国十佳案例,“儒学经典游学之旅”跻身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联盟十大精品线路。曲阜市获评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济宁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首批现代化优势产业集群、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三是开拓多元市场,擦亮国际研学旅游品牌。坚持持续扩大国际孔子文化节等重大活动影响,成功举办中国·济宁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大会,发起成立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吸引了全国首家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落地济宁。同时,以“孔子家乡 你好济宁”为核心品牌,在上海、泉州等地开展“十城百企千里”巡回旅游推介,举办中外青年文化交流营、“一带一路·再读中国”文化体验等对外交流活动,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旅行社签订研学旅游合作协议。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实现翻倍增长,游读济宁、体验圣地已成为来济宁旅游的新风尚。
文化中国行,欢迎到济宁。今年文化节期间,借势中秋国庆假期文旅消费热潮,精心策划了“畅游圣地 悦享金秋”文旅促消费活动,推出“游目骋怀-跟着孔子去研学”体验季、“玩转济宁·景景有FUN”系列研学主题活动,深化“一张机票游济宁”、双5A景区门票互惠、“好Young济宁”大学生半价游济宁等惠民政策,打造了集文化、旅游、购物、美食于一体的欢乐盛宴,实现“办好一个节,带动一座城”。
当前,济宁研学旅游的绚丽“画卷”已经徐徐展开,欢迎各位朋友走进济宁、对话孔子,触摸历史、品味儒风!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