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都说“富贵险中求”,谁能想到,这个曾以吴哥窟微笑闻名世界的佛国,如今成了吞噬中国淘金客的人间地狱?
一边是璀璨世界级文化遗产,一边却布满了灰色产业,吸引无数人前来,又让无数人葬送至此,柬埔寨这片土地,究竟还藏着多少秘密?
一面是文化名片,一面是灰色地标
柬埔寨最拿得出手的,当属吴哥窟这张“世界名片”。
作为全球最大的佛教建筑群遗址,吴哥寺的中央塔殿象征着佛教里的须弥山,千年前的工匠用砖石堆砌出“宇宙中心”的恢弘,每年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慕名而来,这是柬埔寨无可替代的“天堂”底色。
可如今,“地狱”的标签也牢牢贴在它身上。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的数据显示,柬埔寨约有10-15万人失去自由,并且大都被迫参与在线诈骗,而其中大部分是外国人。
这些电诈园区规模庞大,根据维基百科统计,柬埔寨2024年总GDP约460亿美元,而电诈产业每年能创造125-190亿美元,占比近40%。
能支撑起这么大规模的灰色产业,离不开当地部分势力的默许甚至保护,而这也成了柬埔寨难以撕掉的负面标签。
曾是淘金热土,如今满是泡沫裂痕
早几年,柬埔寨一度是“淘金”的代名词。
这里同时用瑞尔和美元算钱,外国人消费多以美元计价,当地工人月薪仅300-400美元,可中餐厅里三个人吃顿饭就要200美元,国内2元一串的软脆骨更能卖到2美元,餐饮行业的利润是国内的5-6倍。
最疯狂的要数西哈努克港(西港)的房地产,这个原本人口没有几万的小渔村,被规划成经济特区后,3年内人口暴涨到60万,其中一半都是中国人。
可到2025年,泡沫彻底破裂:滨海豪宅跌到2500美元/平米,偏僻地段甚至不到100美元,超1000个楼盘烂尾,当初的“淘金热”,最终成了很多人的“赔钱坑”。
民众困境:淳朴背后的现实枷锁
柬埔寨90%的人信佛教,性格温驯淳朴,但日子过得并不容易。
暹粒的tutu车司机,要打两份工才能养活家庭,因为游客少了70%,单靠拉客根本不够,还得去工厂兼职,就为凑齐孩子每月60美元的昂贵补课费,要知道当地工人月薪也就300美元;更无奈的是,很多民众容易被误导。
比如泰国每年接收150万柬埔寨人务工,侨汇占柬埔寨GDP的10%,可边境冲突时,不少人却憎恶泰国人,觉得日子不好都是泰国的错。
这背后是历史留下的创伤:70年代红色高棉时期,知识分子几乎“团灭”,经济崩溃后留下大量文盲,信息闭塞让很多人难以看清现实,容易被煽动。
结语
柬埔寨的“双面”,从来不是简单的“好”与“坏”,而是历史、经济、现实层层叠加的结果。
吴哥窟的辉煌还在,可灰色产业的阴霾、经济泡沫的裂痕、民众的生存困境,也都是真实的它。
想要摆脱这种“双面”困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