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甘肃发布
驼铃悠扬,穿越千年时光;长河漫漫,贯通东西文明。第八届敦煌文博会召开之际,甘肃发布联合广东发布、广西发布、重庆发布、四川发布、云南发布、西藏发布、青海发布、新疆发布、西安发布9家政务发布新媒体,共同策划推出“千年丝路·和鸣中国”联动主题报道。活动深入宣传“一带一路”倡议,生动展现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文化价值与蓬勃活力,于云端续写丝路华章,共同谱就文明交流互鉴的恢宏交响。
甘肃敦煌
这座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曾见证着东西方文明交汇的辉煌
阵阵驼铃
不仅送来了远方的物产与技术
更传递了思想、文化与艺术
塑造出中华文明包容自信的恢宏气度
也为世界文明绘就了绚丽的东方色彩
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如今
敦煌文博会已成为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文化交流互鉴、旅游合作共赢、民心相知相通
展现丝绸之路灿烂文化
和甘肃对外开放良好形象的重要平台
从陕西的长安,到甘肃的敦煌
从云南的茶马古道,到重庆的“渝新欧”
从四川的都江堰,到青海的格尔木
……
丝路的故事跨越山河、贯穿古今
正在新的时代舞台上继续书写
从大漠驼队到钢铁驼队
从浩瀚帆影到5G互联
丝路精神历经千年,依旧熠熠生辉
让我们一同聚焦敦煌文博会
感受丝路的多彩温度
见证文明交流的动人回响
让我们以文化为轴、以发展为弦
共同奏响这一曲跨越时空的“和鸣中国”
敦煌,这座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因莫高窟而闻名遐迩。莫高窟以其精美绝伦的壁画与栩栩如生的塑像,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肇始于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宋等多个王朝的持续营造,跨越千年时光,终成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艺术殿堂。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为宏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静卧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河西走廊西端的崖壁之上,南北绵延约1600米,宛如一条艺术长廊,承载着千年的文明印记。
洞窟内,壁画遍布四壁、窟顶与佛龛,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庄严肃穆的佛像、扣人心弦的佛教故事、源远流长的佛教史迹,也有寓意深刻的经变画、虔诚恭敬的供养人像,以及精美繁复的装饰图案。画师们用他们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佛教的教义、历史的故事以及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描绘在墙壁上。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一部部鲜活的历史画卷,让人们感受到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溱水》载:“两石对峙,相去一里,小大略均,似双阙,名曰韶石”。其位于今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东南部、浈江畔。
《广东通志》记载,“岭南文化史以粤北最古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古人在此生活,考古发现,浈江右岸有鲶鱼转遗址。相传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曾在此奏韶乐、命名韶石。后来,韶引申为“美好”之意。自隋唐以来,以“韶”字命名的韶州、韶关,千百年来始终未改。有关舜帝的美丽传说给这片土地留下美名。
如今,丹霞山上有今人建造的韶音亭,留有古人题刻的“钧天乐地”四字;山间岩壁上还留有宋代方信孺题写的《韶石山铭》,镌刻着“虞帝曾经奏此丘”的千年追思。游人慕名而来,在韶音亭前,眺望红色奇岩,聆听千年乐章。
德天跨国瀑布位于广西崇左市大新县硕龙镇的中越交界处,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国瀑布。瀑布所在的归春河,名称由来就很有趣。该河发源于广西百色的鹅泉,途经越南,迂回35公里后,复于硕龙镇德天村入境。
“归来之时恰逢春”,人们赋予该河一个美丽的名字——归春河。归春河水自硕龙镇沿中越边境逶迤流向东南,为河心的浦汤岛所阻,激石咆哮,夺路而下。磅礴水流于断崖处“一波三折”,奔涌跌落,在德天村与越南板约村一带,泼洒出“德天跨国瀑布”的壮美奇观。
重庆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所有石刻造像的总称。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刻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其中尤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最具特色。大足石刻造像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兴盛于两宋,余绪绵延至明清,历时千余载,是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最为辉煌壮丽的一页。
大足石刻植根于悠久的巴蜀文化沃土,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极工穷变,开拓了石窟艺术的新天地。以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蜀道是古代关中平原通往四川盆地道路的统称,已有三千余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狭义的“蜀道”,是指以成都为起点,北向通往汉中和关中的7条道路,呈现“北四南三”的格局,一段由关中穿越秦岭至陕西汉中,主要是褒斜道、陈仓道、傥骆道和子午道;另一段由汉中穿越大巴山直抵四川,主要是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其中,金牛道又是“蜀道第一道”——它开凿时间最早且地位最高,是古蜀道的主干线。它连通汉中和成都,连接南北丝绸之路,有力地促进了西南和中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政权统一和民族融合的要道。是连接南北丝路的交通中枢。
翠云廊是古蜀道金牛道上的古柏苍翠大道,是以素有“蜀门锁钥”之称的剑阁为中心,由北、南、西三线呈“人”字形的行道古柏群组成,北至昭化古城,南抵南充阆中古城,西达绵阳梓潼大庙山,总长300余里。翠云廊的名字颇具诗情画意。唐代有诗云:“长廊郁翠柏,斜阳照五津。景阳仍风雨,苍茫古栈云。”诗中“长廊”“翠柏”意蕴,或许启发了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剑州(今剑阁县)知州乔钵写诗《翠云廊》,正式为其命名。
云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遗产,是保存澄江生物群化石的核心区域,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实证,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遗址,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澄江生物群自1984年7月1日发现以来,已发现了20个门类、280余种的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且80%属于新种,几乎所有现生动物门类的祖先都能在这里找到,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世界级的化石宝库”。2012年7月1日,在莫斯科举办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在澄江市区有1200平方米的展览馆,馆内有中心展厅、精品展厅、恐龙展厅和多媒体放映厅,整个展馆采用文字、图片、模型、动画等手段对化石进行全面展示,配套打造了游客接待中心和5D影院;在澄江生物群首发点建有500平方米的展览馆,馆内有化石地层剖面、动物复原模型、动物化石标本以及侯先光发现澄江生物群纪实资料;在澄江九村镇有野外化石科考研学基地。
西藏布达拉宫被称为“世界屋脊明珠”,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里,收藏着极为丰富的文物和工艺品,同时也珍存着独一无二的雪域文化遗产。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也无限衍伸着藏文化的灿烂,是可以触摸,可以深入,未经粉饰,但真正具有藏族建筑艺术杰出代表的宫堡式建筑群。
近处的拉鲁湿地公园,宛如一块翡翠镶嵌在大地。作为世界海拔最高、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拉鲁湿地在维持拉萨市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补充氧气、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拉萨之肺”。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总面积4650.08平方公里,以其壮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大地上一处举世瞩目的自然奇观。
青海湖流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气循环通道,是维护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和我国西北部大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水体,是高原生物基因库、国际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节点。是我国内流区完整水循环水生态过程的典型区域,有独特的高原“水—草—鱼—鸟—兽”共生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系统典型性、系统性、原真性、完整性和国家代表性。
青海湖国家公园候选区不仅强化了青海湖的生态保护,更成为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新疆盘龙古道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因这条公路如一条巨大的黑龙,盘旋在海拔约41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蜿蜒曲折,犹如盘龙,故得名“盘龙古道”。在36公里长、最高海拔4200米、拥有600多道弯的盘龙古道上驾车或坐车走一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在古道入口和终点,立着两块非常著名的标语牌:“今日走过了人生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是中国现存钟楼中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西安钟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的巍峨屹立,象征着西安(古长安)在历史长河中永不褪色的中心地位。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无数商贾、僧侣、使节从这里出发,携带丝绸、瓷器、茶叶西行,又将西域的珍宝、宗教、文化带入中原。钟楼所在的中心坐标,正是这条伟大文化交流通道的东方“零点”。它四通八达的门洞,仿佛依然连接着那条通向远方的古道,引导着驼队走向西方。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
延续千年
它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路
更是文明交流之路
文化交融之路
友谊增进之路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丝路精神将继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照亮人类文明前行的道路
千年丝路,和鸣中国
让我们携手并肩
共同谱写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