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的热闹是看得见的,江汉路的人潮、万松园的夜宵、民众乐园的霓虹,都在明晃晃地招摇。
而汉口的心跳,藏在中山公园层层叠叠的树荫底下,藏在湖心晃晃悠悠的倒影里。它不声不响,却把几代人的日子都泡进了这汪绿水。
中山公园的美是有“来头”的:
它最早是汉口地产大亨刘歆生的私家花园,叫做“西园”,这个名字如今给了公园边上的商场。
它过去的大门设计者吴国柄是周恩来的同学,他曾经留学欧洲,回国后依据白金汉宫设计了这四座门柱。
为纪念张之洞而建的张公亭,设计灵感则来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坦比哀多礼拜堂。
左图为中山公园老大门,右图为英国白金汉宫
左图为张公亭,右图为坦比哀多礼拜堂
流水假山、亭台楼阁,细说起来,中山公园的每一处都有各自的说道。不过大部分武汉人不懂这些,也无需懂。
他们只消记得这里有武汉最早的动物园,铁笼子前小伢们踮着脚,第一次见到书本里的狮子和老虎。这里还竖起过武汉第一座摩天轮,轿厢爬到最高点,是童年里离天空最近的一刻。
中山公园动物园旧照
电影院还未普及的时候,公园广场上露天电影幕布一扯开,板凳从傍晚就开始占位置。爹爹婆婆摇着蒲扇,伯伯领着我爸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如果幕布正面坐满了,跑到背面也照看不误——大不了字幕是反的嘛。他还记得有一天放的是《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纪录片,中国队拿了三个冠军。每到赛点,整个园子都屏住呼吸。
1978年,中山公园里举办第一届“武汉之夏”,舞台上的演员多是自发而来的市民,他们在用数张竹床围成的简易舞台上,唱歌、拉琴、唱戏、说书……好不热闹。后来,何祚欢来了,田克兢来了,“武汉之夏”走出了“竹床阵”,成了一块响当当的本土群众文化招牌,却始终没有离开过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的广场曾放映露天电影
1978年,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吴雁泽在首届“武汉之夏”开幕式上演唱
顾颉刚说历史是层累的——当我们试图从旧照与故纸堆中寻觅中山公园变迁的轨迹,一如拨开了武汉的“地层”,难免恍然惊觉:它曾在武汉人的生活中扮演过如此多角色!
它是武汉的第一座公园,也是影院,是剧场,是展馆,是溜冰场,是游乐场,是动物园……是出现在家庭老相册里的背景,见证过数不清的“第一次”。
2001年,免费开园之初的中山公园
多年以后,面对日新月异到令人陌生的城市,武汉的伢们总会想起在中山公园春游时,广场上成群的白鸽呼啦啦飞向蓝天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如果公园也有mbti,中山公园想必是个“e人”。这里固然包容幽静的角落,但热热闹闹的活人气才是它的本色。
这份聚人气的基因或许可以追溯到它作为武汉第一园的历史,几乎整个20世纪,每逢重大节庆或事件,人们在中山公园游行、集会、宣讲、演出……几乎形成一种群体的肌肉记忆:不知道上哪儿了,就去中山公园吧。
直到今天,竹床阵搭就的舞台已经作古,不妨碍婆婆们还在这里大展才艺。好在公园够大,你占一块阴凉地,我占一座回廊亭,跳拉丁、跳国标、打柔力球、舞彩带龙……花样比健身房团课更丰富。
大爷们则在羽毛球场约战,养生球?不存在的,双打不过瘾,球网一边站三人,照样左右腾挪、配合无间。
每日准时开张的“相亲角”比菜场还热闹,简历挂得像晾衣服,粉纸是女将、蓝纸是男将。但凡在此逗留超过两分钟,必有穿绸衫的婆婆凑上前来:“想找个么样的?”几十年的风吹雨打,这个角落早成了汉口的人情博览馆。
——你可以来这里怀旧,但中山公园从不沉湎于旧时光。
中山公园里摆了二十多年的茶摊,摇身一变换上了新皮肤,湖边的咖啡店、树林中的小酒馆也冒了出来。
天鹅船的漆早就斑驳了,慢悠悠在湖心打转。划船的情侣也不着急,规律的、懒洋洋的桨声像是时间沙沙地倒带,索性将老派约会进行到底。
老游乐设施运行年限陆续到期,今年刚经历了一波升级。摩天轮换上了粉色的轿厢,“丛林骑士”有了更宽敞的新“坐骑”,不过那股色彩鲜亮、外观复古的“梦核感”还在。小时候的“大章鱼”游回了时间的海里,新飞来的“大嘴鸟”上依然有孩子在尖叫着大笑。
还有升级回归的音乐喷泉,B.Duck小黄鸭游乐场快闪,连番登场的花展、市集……
公园就像一位老友,未能相见的日子里,它在一呼一吸之间默默进行着新陈代谢,偶尔探望,只觉它风采依旧——这变中的不变、时移世易中的恒常,总有令人安心的力量:中山公园还是中山公园,汉口还是那个汉口。
解放大道车流滚滚,一如城市更新不停歇的脚步,中山公园周边也像雨后春笋般蹿起新高楼。而“毗邻中山公园”六个字,就是最值钱的金字招牌。
“友好商场”一步步走向世界级商圈武商MALL,玻璃幕墙里总是倒映着马路对面中山公园的绿;越秀国金天地开业,为中山公园周边的商业版图填补一处高品质户外商业街区;丽思卡尔顿和四季酒店相继落户越秀IFC和中央云城,国际奢华酒店的宣传广告里也要写一句“尽览中山公园美景”;武汉三镇中心项目锚定城市新地标打造——大概也只有毗邻中山公园的楼盘,才有叫“三镇中心”的底气吧。
武汉三镇中心效果图
中山公园早就不单是歇脚散步的去处,而是公认的城市封面,是无需解释的美学共识。
如今,江汉区文商体旅融合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武商MALL引领着城市的消费美学与生活方式,雪松路与万松园夜市人声鼎沸,上演永不落幕的烟火剧场,三镇中心、中央云城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在围挡之下蓄势待发……而中山公园就像汉口的一颗心脏,稳稳居于城市蓝图的中心,汉口的市井气、江湖味、国际范儿都向它涌流而来。
这颗绿色的心跳了一百年
还要为下一个百年
稳稳地跳下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