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
长沙湘江新区锦秀拾光0731的园区内
紫薇仍绽着艳色
藤蔓间垂落的小葫芦引得亲子游人驻足——
这片承载40年工业记忆的土地
如今以“亲子友好”的姿态
成为长沙遛娃新选择
这里保留了上世纪80年代纺织厂房的原貌
在一栋栋复古厂房之中
可以带娃追溯纺织历史、体验文化休闲
这里是长沙首个城市有机更新商业体
有安静文艺的一面,也有鲜活跳脱的色彩
所有的小美好
统统都藏在光影斑驳的老厂房里
……
走,跟着哆来咪一起
带娃去到湘江新区
从历史肌理到亲子场景
一同解锁老厂房里
“历史与快乐交织”的全新游玩体验!
蜕变!从锦纶厂到“拾光” 地!
驱车行至银杉路382号,银杉路、含光路、茶子山路、岳华路四条道路包围之处,长沙·锦秀拾光0731坐落于此。
刚步入园区,复古与时尚互相交融,大大小小的厂房独栋真实还原了上世纪80年代工业厂房的典型历史风貌,赭红色砖墙与裸露的钢架结构勾勒出浓郁的工业肌理。
不同于现在人潮来往如织的繁华景象,十数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沉睡”多年的“城市斑点”。
这片老旧厂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彼时这片厂房是长沙的重要轻工业基地——长沙锦纶厂。长沙锦纶厂投产直接终结了湖南锦纶长丝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当同行的孩童指着墙面好奇发问时,正在园区散步的原长沙锦纶厂职工王师傅主动上前,打开了关于这片土地的记忆闸门。
“上世纪 80 年代,能进锦纶厂当纺织工人,为国民经济效力,在街坊邻里眼里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王师傅的话语里满是时代印记。“那时车间里机器轰鸣,纺织声此起彼伏,每天下班时分,工人骑着自行车涌出大门,整条街都热闹非凡。”
后来,锦纶厂经营逐渐陷入困境,2006 年正式停产。直至 2019 年,长沙启动城市更新计划,“锦绣拾光 0731”项目应运而生。
2023 年 5 月试运营后,这片沉寂多年的工业遗址迅速“走红”,王师傅常带孙辈来此:“从前是为国家造锦纶,现在是给大家造快乐,这样的蜕变超出我的预期。”
赏景撒欢!厂区里的“治愈时刻”
沿主街区漫步,虽至秋日,依然满目绿意。沿街两旁的绿化带中绿意葱茏,开满了各色艳丽的鲜花。
紫薇花仍保持着盛放姿态,花瓣散落草地,有孩童蹲在花丛旁捡拾落瓣,口中念叨着“像小裙子”;紫色的蓝花草开得热热张扬,远远一看,像草丛长出了许多小喇叭;白色的马缨丹一丛丛一簇簇,热闹大方,成为了不少家长们的拍照背景。
前行数十米,藤蔓植物缠绕的支架上,挂着大小不一的小葫芦——拇指般的小巧玲珑,拳头大的饱满圆润,引得家长纷纷拿出手机,记录孩子踮脚触摸的瞬间。
不远处的老鸦柿树下,青绿色果实挂满枝头,园区工作人员解释:“这些小柿子以景观功能为主,虽不具备食用价值,但能为园区增添自然生机,很受孩子喜欢。”
若想让孩子释放活力,室内外篮球场是绝佳选择。室外球场铺设绿色塑胶地面,几名孩童正在家长陪伴下练习投篮;室内球场则规避了天气影响,场边设置的休息椅方便家长看护。
带孩子来运动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平日孩子多在家接触电子屏幕,来这儿既能让他跑动锻炼,家长也能和其他家庭交流,比商场更有‘烟火气’。”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内保留的工业遗迹成为天然“教育素材”:修旧如旧的车间大门、墙面留存的时代标语、裸露的金属钢架,都成为家长向孩子讲解工业历史的载体。
特色店铺里的“亲子文化时光”
在这里,老厂房的砖瓦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新业态的活力则为亲子家庭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游玩体验。
“远近咖啡”滨江店,推门瞬间便被纺织元素与咖啡香气交织的氛围吸引——这处由原锦纶厂厂房改建的空间,将梭子、织布机等纺织工具融入陈设,梭子拼接的隔断划分出不同区域,梁柱上悬挂的绫罗绸缎随风轻摆,二楼悬置的老纺织机垂下丝织品,形似“蝴蝶瀑布”,成为视觉焦点。
9月底至10月中旬,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名为“织息之地”的免费展览。展览将真丝、罗纱等织物与咖啡文化结合,展区内不仅有旗袍、手工织物等展品,还通过图文科普织物历史。
“很多家长带孩子来,既能了解锦纶厂的纺织过往,也能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店员介绍道。
墨茉点心局旗下品牌“巨人妈妈”拥有1000余平方米店面,落地窗外就是老厂房砖墙,家长带着孩子品尝刚出炉的点心,透过玻璃欣赏工业风貌。家住观沙岭的吴女士说:“点心口感清甜,孩子很喜欢,同时能让他感受老建筑的特色。”
达丰空间LiveHouse是由老厂房车间改造而成的音乐现场,是长沙本土音乐文化的标志性载体。专业级的音响设备与工业风的空间设计,让摇滚、民谣、爵士等多元音乐在此共鸣。
夜晚的厂房内,霓虹灯光与金属结构交织,年轻人在此挥洒热情,历史的回响与现代的律动碰撞出独特的文化火花。
图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采写、摄影 | 赵周舟
编辑 | 阿菁
二审 | 陈寒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