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放心的消费环境为国庆、中秋的假日经济添彩。国民旅游热情持续高涨,是活力中国的表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将更好地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郭锦辉
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临,旅游市场热度升温。毫无疑问,这又将是一个人气“足”、消费“火”的假期。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国庆、中秋假期出游提示,提醒广大游客做好行前准备、加强安全防护、谨慎参与高风险项目、文明理性出游。与此同时,多地、多部门近日出台政策,为假期的旅游消费“保驾护航”。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将更好地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8天的长假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旅游选择。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出游高峰预计从9月27日持续至10月12日。截至9月22日,国庆、中秋假期文旅预订量同比增速达73%,“00后”年轻游客占比达62%,高星酒店订单人次同比增速115%。“文旅+”的创新模式便利年轻人一站式出游。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工业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此外,一些线上平台数据显示,长航线预订量也明显上升。航旅纵横大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国庆、中秋假期国内航线机票预订量已超593万张,日均机票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8%。出入境航线机票预订量超过140万张,日均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6%。
旅游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凸显。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数据情况。据国内居民出游情况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目前,许多地方都在纷纷抢抓国庆、中秋假期的“假日经济”机遇。例如,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以“京彩秋韵双节同庆”为主题,推出2400余场特色文旅活动。湖南长沙推出4条2025国庆中秋假期精品旅游线路。此外,为服务旅客在底蕴深厚的文化古都中感受不同朝代的中秋韵味与国庆氛围,国铁集团郑州局将持续开办“郑州+洛阳+开封”“北京+西安+洛阳”等多款旅游计次票业务,助力旅客一票游多城。
在旅游热的同时,旅游市场环境备受关注。依法整治文化和旅游领域市场秩序问题,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现象仍然存在。比如,9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通报的今年以来第五批次文化和旅游领域暗访情况显示,旅游景区景点安全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现象仍有发生,旅行社、导游未按合同约定提供旅游服务问题突出,旅游景区、经营场所用电安全隐患不容忽视,经营场所占用、堵塞、封闭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较为普遍。再比如,9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5年第三批旅游市场强制消费问题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包括:将购物店包装成景点误导游客,擅自指定购物场所案;误导游客及擅自指定购物场所案;以不实信息误导游客案;隐瞒购物行程误导游客案等。
持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行业平稳有序。为着力解决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游客权益等突出问题,优化旅游市场消费环境,改善游客消费体验,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从依法落实旅游市场监管责任、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全面提高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水平、增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保障能力四个方面部署了相关举措。为促进空中游览、跳伞飞行服务等低空旅游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优化低空消费环境,中国民航局近日印发了《空中游览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和《跳伞飞行服务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这为低空旅游业态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国民旅游热情持续高涨,描绘出居民消费从物质层面加快向精神享受转型升级的新画面,这是活力中国的表现。监管的强化没有压制市场的活力,而是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加放心的消费环境。随着旅游消费者更加注重“怎么玩”,旅游消费正越来越多从“打卡”向“体验”转变。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旅游服务供给,顺应消费新风向,将不断满足旅游消费者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为假日经济添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