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24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举行,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凝聚共识、擘画方向。
作为首都“文化客厅”,丰台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既是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重大责任,也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如今,丰台交出文化建设“成绩单”:“馆桥城园”一体化运营焕新亮相、宛平博物馆之城吸引近91万游客、长辛店老镇开街即迎百万客流,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等活动也将陆续登场,在守好文化根脉的同时,持续为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01
传 承
赓续历史文脉 守护文化根脉
作为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打造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之一的“抗日战争主题片区”核心区域,丰台区以“馆桥城园”一体化运营深化文化传承,这正是城市文脉绵延的关键所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陈面积扩至4.8万平方米、新增1.4万平方米,AI、VR等科技与场景复原结合,让3237件文物、1525张图片“活”起来。
此外,卢沟桥景区完成提升改造,既对文物本体开展保护修缮,又实施亮化美化工程,让卢沟桥的历史文化韵味与艺术风貌得到有效展现;抗战雕塑园同步完成提升,纪念功能进一步强化,游客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宛平城则推进日常保养项目与城墙一期保护修缮工程,为文化传承筑牢硬件根基。


宛平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是“让历史融入当下”的生动实践。“针灸式”改造既保留老城肌理,又引入古砚博物馆、赤脚医生博物馆、马可·波罗文献馆等文化业态,以及留声咖啡馆、万国福地、人民咖啡等商业业态。
丰台文旅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自重新开城以来,宛平城已吸引近91万游客,印证了文化传承与大众需求的同频共振。《宛署杂记》(今译本)、《宛平简史》的编撰,“宛平记忆讲堂”的开设,更让宛平故事有了载体,红色文化品牌愈发鲜明。


对历史的守护不只停留在建筑层面。专业团队深入挖掘抗战历史,完成《丰台区抗战文化脉络研究》报告,系统梳理出33处抗战纪念设施及遗址遗迹,形成清晰直观的“一图一表”,让散落的历史印记有了系统归属。
与此同时,卢沟桥保护、宛平城及东002号弹坑研究性修缮等3项重点工程落地,赵登禹将军墓、雕塑园前碉堡等5处环境整治项目完工。赵登禹将军墓保护提升后,新增的喜峰口战役、南苑保卫战及将军生平事迹浮雕庄重醒目,砖石间诉说着英雄过往。

长辛店老镇的有机更新
同样藏着“守与新”的智慧
今年5月启动区一期开街,第一理发店等老建筑修旧如旧,留住了老北京的烟火气;曹家口路段“国际艺文大道”的打造,为老镇注入新活力。





截至目前,街区总销售额突破900万元,总客流量破百万人次。后续更新步伐仍在加速,将以满足居民需求、激活河西商业为目标,动态优化业态布局、提升空间使用效能;计划创建“北京夜间经济示范区”,以“长辛八点半阳台剧场”为核心载体,拓展多元文化消费场景、完善夜间服务配套、创新特色业态产品,让老镇夜晚更具吸引力。
02
创 新
多元场景破局 激活文化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灵魂
丰台区从消费场景重构
活动形态升级、产业生态优化
三方面发力
将文化资源转化为
可体验、可参与、可消费的生活场景
让文化创新真正融入城市肌理

在“书香丰台”建设方面
丰台区广泛开展“旧书新知”活动
区图书馆新馆作为主阵地
常态化举办图书交换大集
已开展14场活动
交换图书4200余册
7000余人次踊跃参与
今年“五一”期间,丰台首次与北京书市联动,举办“书香京城 悦读春天”2025年“南森书市”,开展十余场阅读主题活动,近百家知名出版社参展,近10万种、50余万册优质图书集中展销。活动期间,参与人数累计6万人次,销售收入累计160万元。记者从丰台区委宣传部获悉,全区今年上半年新增实体书店12家,总数达204家,实现万人拥有实体书店1家,超过市级万人拥有实体书店0.95指标5个百分点。



在文化消费模式创新上,丰台推出的“票根经济”成效显著。在举办“光影丰台·悦享生活”丰台丽泽电影周主题活动时创新融入“票根经济”,联动辖区商圈,吸引超280万人次参与,消费达1.8亿余元,成功将文化活动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为文化消费模式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在文旅消费领域,丰台区推出“文旅+夜间”模式,为市民的夜间生活增添文化色彩。2025年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于9月23日在世界公园开幕,活动通过“彩灯艺术+微缩景观+光影科技+风情演艺+世界美食+非遗体验”的创新组合,让游客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文化世界。


丰台区以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今年积极参与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评审,组织培训会指导园区对标完善运营,依托区文化产业园区联盟,新增华夏幸福创新中心、青旅乡创会客厅为成员;走访调研园区动态,协助企业选址,引导园区差异化发展,还通过政策宣讲、创意大赛赋能企业。


03
互 鉴
搭建交流桥梁 促进文化共同繁荣
丰台区积极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
将于9月29日至10月5日
在北京园博园举办
这场戏曲盛会创新设置
“戏中戏”展演竞演场景
涵盖梨园精品、梨园嘉年华
梨园传戏、城市推广四大板块
23个剧种、33家专业院团的
近400场演出及活动
将全方位展示戏曲文化的魅力
中国戏曲文化周不仅吸引了全国顶尖院团与戏曲名家参与,还积极探索“戏曲+”融合模式,引入科技、国潮、游戏、文创等元素,通过新技术、新媒体的创新应用,让古老的戏曲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生机。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戏曲文化的魅力,也为不同地区的戏曲交流提供平台,促进戏曲文化在交流中的传承与发展。
在推动文商旅体融合方面,丰台区同样成绩斐然。举办第三届京津冀汽车集结赛(丰台王佐镇西庄店村)、北京第三十九届卢沟桥醒狮越野跑、2025“丰BA”篮球超级杯赛等,以赛事为纽带,吸引了各地的参与者,带动了区域消费。赛事期间,不同地区的人们汇聚丰台,带来各自的文化元素,在体育竞技的同时,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实现了体育与文化、商业的协同发展,为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开辟了新途径。




丰台区还积极参与各类大型文化活动,2025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中,充分挖掘区域特色资源,创新展陈设计与内容。


此次丰台展区共有93家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其中国外企业33家,涵盖文化科技、非遗传承等多个领域。现场通过13个主题展位集中展出200余件特色文创产品及文化科技融合项目,包括“卢沟石狮+微笑陶俑”IP联名新品首发。展期内举办丰台特色文旅推介日、数字空间项目路演等20余场活动,并组织文化产业园区考察等商务对接活动,凭借沉浸式展陈和多元互动,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充分展现了丰台区文化产业“倍增追赶”的蓬勃态势。
来 源:新华社 丰台区融媒体中心
编 辑:韩昕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