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大安区地处川南城市群腹地、内自同城化发展核心区,幅员面积约397.5平方公里,辖9镇6街,户籍人口39.3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6.27%,是天府旅游名县、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四川省双拥模范区(连续八次获评)、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四川省健康促进区。近年来,自贡市大安区始终坚持用“生命至上、健康优先”理念统领全局,全方位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将创建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试验县作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健康大安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
健全多部门参与的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贡市大安区卫生健康行业委员会,完善功能定位和工作规则。向民营医院选派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民营医院、行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稳步推进“‘党建+文化’双提质”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持续巩固“燊医党心、妇幼护航”党建品牌,区妇幼保健院党总支先后荣获市级公立医院党建示范点、全市卫健系统十大党建品牌称号,大山铺中心卫生院党支部荣获全市基层先进党组织称号。将健康工作纳入辖区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中共自贡市大安区委 自贡市大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大安2030”行动纲要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高位推动、科学谋划卫生健康各项工作。

提升中医水平,紧扣高质量发展之要
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技能竞赛及培训,落实四川省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规范村卫生室开展灸类、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切实提高基层中医技术技能水平。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100%,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97.7%。着力中医药人才引进、培育,通过进修教育培训、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激活人才培养路径,中医类医师占各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达25.6%,超额完成目标要求。结合“天府旅游名县”打造“中医药+彩灯+井盐”大安名片,在彩灯大世界、燊海井景区内设置中医药文化体验馆2个,服务群众20万余人次。深化开展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行动,全区建成规范、标准中医馆(中医综合服务区)14个,覆盖率100%,建成标准化行政村卫生室87个,中医角85个。2021年,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优化健康服务,践行高质量发展之径
着力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六一体”“六协同”建设,坚持优质医疗资源“往下沉”。依托市四医院,搭建全市第一个区级院前急救平台,通过5G信号与物联网将救护车车载视频实时影像、监护仪等信息实时传到市急救中心,实现院前院内救治一体化,开启了“上车即入院”的院前急救新模式,院前急救平台自今年投用以来,已实现院前急救260人次。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消化科、麻醉科、急诊科6个专科联盟及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神经内科等5个专病联盟建设,积极打造高水平临床专科集群,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大安区妇幼保健院孕产期保健科等3个科室先后被评为省级妇幼保健特色专科,乡镇卫生院的3个科室创成省级特色科室。

紧跟民生关切,筑牢高质量发展之本
在全市率先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市、区、镇三级资源共享,初步形成基层医疗机构-大安区人民医院-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三级协同、分级干预的慢性病分级诊疗、协同防治的创新服务模式,针对慢性病患者临床数据、公共卫生服务数据实现实时互通,促进公卫、医疗、签约服务围绕慢性病健康管理的业务融合。2024年,大安区四大类慢病的过早死亡率为14.56%,较2023年下降2.61%,较2020年下降10.89%。全面落实“将健康融入万策”,大力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已成功创建省级卫生镇9个,创建率100%,国家卫生镇1个,健康促进单位232个;建成健康主题公园2个、健康小屋18个、健康食堂10个、健康步道3条、健康学校15所。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去年提升了2.37%,人均期望寿命达80.68岁。
未来,自贡市大安区将以提升全民健康为己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聚焦重点、难点,攻坚克难、追赶超越,竭力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为绘就健康四川蓝图贡献大安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