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车环游
别成一场秀
近日,一位 33 岁的网红博主以车为家,经历了两年的环游生活在网上走红。
从其发布的视频里可以看到,一家人悠然自得地欣赏着沿途美景,每到一处,便细细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探寻不同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据其介绍,他自幼在山里长大,内心一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两年前,因为买不起房,就选择了这辆24平方米的大巴车,一家四口开始了环游生活。夫妻俩也并不打算送孩子去幼儿园,而是想开着房车游历全国,给孩子提供一种“在路上”的沉浸式教育,获得比在幼儿园更丰富的学识。
这位博主的经历曝光后,引来了公众诸多议论。
有人投来了艳羡的目光,觉得这才是生活原本的样子,也期待可以有这般体验。
有人则觉得博主作秀成分过多,大巴车加上改装本身价值不菲,两年多的旅行花费也不在少数,且不需要一家人稳定工作来支撑费用,未必像其所说的买不起房。
大巴车环游,一方面是生活,另一方面是教育,都与我们自己的日常息息相关,引发公众关注就不足为奇了。
相对于传统旅游,这种环游的方式确实惬意又温馨,但将旅游方式转变为生活方式,是生活追求所在,还是网络流量所在?
翻阅博主的发帖内容,先后经历了失业3年、买旧面包车改装、换成大巴车、自己动手改装,好像每一段历程都完美契合了网友关注的热点,自然引来无数议论。
再说公众关注的另一大热点——孩子的成长。据博主透露,他们的孩子从三四个月大时就开始住在房车上,如今早已把房车当成了自己的家。乍一看来,博主一家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箴言践行得淋漓尽致,又契合了“生活即教育”的经典理念,甚至是当代教育多元发展的新探索。
然而,这场“环游教育”铺就的成长路径是否真的对孩子的未来有益?
且不说在孩子刚出生阶段,灌输如此丰富的生活体验,能在其记忆中留存多少。
儿童成长阶段,除了自身文化知识汲取和眼界学识提升,更重要的是在集体环境成长和社交能力培养。
幼儿园提供的同伴学习互动场景,是孩子学会应对困难、合作分享、解决矛盾的重要途径。
同时,没有更多元的教育环境做全方位培养,家长的知识储备与教育引导能力,直接决定了这种教育方式的质量边界。
若缺乏系统设计,旅途可能沦为单纯的“观光打卡”,难以实现“更丰富学识”的预期目标。
博主在新疆旅游(来源:受访者)
正如某些网友评论所言,博主选择的大巴车环游方式,主要是满足了本人的生活追求,甚至是按照自己的理念打造的人设,未必是孩子成长真正所需,更不应该将孩子打造成为“流量工具”。
文字:李元臣
编辑:李金秋
美编:张强
校对:魏红
责编:秋菊
主编:李元臣
监制:穆军、高忠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