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岩古寺
贡水汤汤,绕过于都古城的肩头。便在近郊的丹霞群峰处,挽住了善山的臂弯。
罗田岩古寺,就藏在这山水相拥的褶皱里。像一枚被时光打磨得温润的印章,盖在赣南大地的古卷上。
罗田岩古寺全景
车过那座雕梁画栋的"罗田岩"牌坊,青石板路便顺着两山夹峙的缝隙蜿蜒入林,丹霞山壁泛着温润的赭色。
罗田岩牌坊
古木的枝叶层层叠叠织成绿网,将暑气筛得细碎。
唯有隐约的梵音从林间飘来,混着山风的轻吟,成了千年故事的开场白。
拾级而上,脚步声叩响石阶,也叩醒了沉睡的光阴。
古木参天,石阶悠长
三座禅院依山而建,"罗田岩古寺"居中而立,"南禅古寺"与"西竺禅林"左右相护。
飞檐翘角在树荫中若隐若现,恍若水墨丹青里的留白。
罗田岩古寺、南禅古寺与西竺禅
跨进寺门,释迦牟尼的庄严、观音的慈睦、十八罗汉的各异神态,在香火缭绕中更显肃穆。
罗田岩古寺居中
抬头望,穹顶崖壁上"居然仙境"四字如行云流水,相传是朱熹当年挥毫所书。
笔锋里藏着文人对山水的偏爱,让人望着望着,便觉周身的喧嚣都淡了,真有几分"误入仙境"的恍惚。
凝道轩
寺前的古樟树冠如盖,每逢佳节,红绸带便在枝桠间缀成云霞。
每一缕丝线都系着世人的祈福。风一吹,便与梵音应和着摇晃。
祈福红绸带
循着石阶往山崖深处走,一抹殷红忽然撞入眼帘——丹霞岩壁上,岳飞手书的"天子万年"四字赫然在目。
岳飞手书“天子万年”石刻
那字迹浑朴厚重,笔锋带着斩钉截铁的力道。仿佛不是刻在石头上,而是武将以丹心为墨、以信念为笔,硬生生烙上去的。
思绪不由自主飘回绍兴三年的春天,岳飞征剿盐匪大捷于雩都,与县令魏懋谈及黄龙大师曾驻锡于此。
念及“靖康之耻”后,羁押金国黄龙府的二帝,这位铁血将军的悲愤与壮志便涌了上来。
于是,他登山访寺,挥毫写下这四字,"天子万年"是祈愿,更是誓言。藏着他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赤胆忠心!
寺庙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后人感念这份忠勇,便将此处定名"天子万年石岩",让丹霞为这份赤诚作了永恒的见证。
这丹霞岩壁原是天然的宣纸,千年来引得文人墨客纷纷挥毫。
周敦颐、文天祥、王阳明的"光风霁月"写尽君子风骨,"雩阳一览"藏着山河豪情,"别一洞天"道尽山水之趣。
丹霞岩壁石刻
从宋至民国,近70品石刻层层叠叠,在赭色石面上铺展成半部文学史。
景区沿山筑了文化墙,将"别一洞天""白云深处"等题字复刻其上。
景区文化墙
阳光穿过枝叶洒在字间,行走时指尖若轻轻划过,仿佛能触到古人落笔时的心境。
转过禅院的拐角,"濂溪书院"静立在树荫里,青瓦土墙间满是岁月的痕迹。
濂溪书院
明代理学家们曾在此聚众讲学,哲思与议论曾顺着窗棂飘向山林。
如今,虽不闻当年的论辩声,遗址前那棵周敦颐手植的古柏却依旧枝繁叶茂。
原本成双的两棵只剩一株,却仍倔强地向上生长,枝干遒劲如先生笔下的君子。
周敦颐手植的古柏
古寺前的池水光潋滟,荷叶亭亭玉立。风过处,叶尖的水珠滚落水面,漾开圈圈涟漪,相传这里便是周敦颐观莲著文之地。
恍惚间,仿佛还能听见先生凝视莲花时,轻声吟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喟叹。
荷塘秋色
夕阳西斜,为丹霞山壁镀上一层金边。
"天子万年"的石刻,在余晖中愈发醒目,连笔画间的力道都染上了暖意。
下山时回望,古寺藏在峰峦的剪影里,石刻隐在岩壁的阴影中。
莲池映着晚霞的霞光,梵音、墨香与丹心,都渐渐融在了罗田岩的暮色里。
夕阳西照,梵声隐隐
(图/文:镜中逍遥手机摄)
(本文内容为原创,未经作者授权,严禁盗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