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桂维民
摄影 | 岚川
【编者按】
2025年8月28日~9月10日,《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编委会组织专家学者进行“黄河溯源” (扎陵湖、鄂陵湖)科考,历时14天,行程1万余里,上昆仑,穿山峡,过草地,经3省20余县,考察了近60个点位,走进大地湾、马家窑、齐家等遗址和多座博物馆。至此,第七次沿黄考察划上了句号。春秋七度,对黄河上中下游的考察已圆满收官。
一、江城子·河口古镇
(苏轼体)
迢遥丝路自西开。
汉唐街。
接边垓。
历久犹新、小巷覆苍苔。
老屋翘檐凝古色,风过处,惹尘埃。
关津羁旅抒情怀。
夜灯排。
映亭台。
史迹依稀、遗址费思猜。
今日同游寻旧梦,凭栏望,大河来。
链接|河口古镇位于甘肃兰州西固区,是古丝绸之路与唐蕃古道的交汇要冲,有“金城西大门”之称。其历史始于汉、兴于唐、定型于明、繁盛于清,自古便是连接西域、巴蜀、吐蕃与长安的交通枢纽,唐宋时为军事要地,1882年还设立了甘肃最早的内陆海关。古镇留存的大量明清古民居,呈“四街十七巷”格局。2014年启动修复,2016年开放迎客,现为国家AAA级景区、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二、河满子·刘家峡大坝
(毛熙震体)
暮霭遥笼碧浪,彩霞漫卷天边。
忆昔劳工凝壮志,大河儿女情绵。
共创千秋宏业,巨堤拦住长川。
何惧潮奔汛涌,稳如山岳岿然。
灌溉良田兴富路,稻粱丰庆年年。
输电八乡添彩,惠民薪火相传。
链接|刘家峡大坝在甘肃临夏永靖县黄河干流上,是新中国首座自行设计施工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有“高原明珠”之称。1955年开工、1974年竣工,曾创七个“国内第一”,后来通过排沙技术升级、机组改造延长水库寿命。现装机166万千瓦,供西北电网调峰;能防百年一遇洪水,灌溉1600万亩农田;还是兰州第二水源地,现有实时水质监测,惠及800万人。
作为国家工业遗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坝迎来游客登坝观光、游黄河三峡、眺“黄洮交汇”,其VR博览馆年接待游客超20万。
三、踏莎行·黄洮交汇处
洮水翻砂,黄河凝碧。
二龙相抱波心激。
峡边两岸叠苍痕,风前千树摇秋色。
旧说纷纭,今观奇特。
坝前浊浪连云夕。
西天落日染金岚,晚归挥棹沾衣湿。
链接|黄洮交汇处是黄河干流与上游右岸支流洮河“一清一浊”的天然交汇点,位于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境内,紧邻刘家峡水库库区,是黄河上游极具标志性的自然景观。它被称为“龙汇世界”,源于地理特征与文化象征的结合:黄河自古被喻为“黄龙”——其含沙量高、水色泛黄,形似游龙;而洮河作为黄河最大支流,可类比为“龙脉”分支,二龙在此汇合,故得此名。
四、天净沙·蓝色黄河
澄波漫卷轻纱。
赤霞环拥三洼。
击楫催开浪花。
溯源如画。
蔚蓝流向天涯。
链接| 蓝色黄河位于甘肃临夏永靖县三塬镇,是刘家峡水库尾端之蔚海湾、碧海湾、金海湾的统称。因水库沉淀泥沙,河水湛蓝,配上周边丹霞地貌,成为西北少见的“高峡平湖”。蔚海湾晨雾美,碧海湾水最清,金海湾宜看“长河落日”,“二龙戏珠”观景台可观黄河(蓝)与洮河(黄)清浊相拥,是黄河地理的活教材。
五、七绝·诚谢王玲主任携览永靖黄河景观
(藏头诗)
王君携览意殷殷,
玲雅河湾入眼新。
女子温文情义笃,
史传风华九州亲。
链接|永靖文旅项目办主任王玲女士闻讯我们科考一行抵永靖,专程陪同我们参观刘家峡大坝、黄河文化博物馆、黄洮汇合处和蓝色黄河三湾,使我们在永靖县的科考收获满满。
六、定风波·访马厂塬遗址
满目秋光赴古原。
青纱拂过袖生寒。
土路蜿蜒沾露白。
凝息。
恐惊前世梦犹残。
绕堞细瞻苔色浅。
寻遍。
回填断垄火烧斑。
难见彩陶纹饰影。
观景。
风摇禾浪漾晴烟。
链接|马厂塬遗址是青海民和县湟水南岸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遗址,1924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是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命名地。遗址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5米,包含马厂类型、齐家文化等多种文化遗存。
其核心特征是马厂类型彩陶,以黑红彩绘四大圆圈纹、变体蛙纹为主,器形有壶、罐等大型器物,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遗址还出土石斧、骨针等工具,反映当时农业与手工业水平。作为黄河上游重要史前遗址,它为研究马家窑文化演变、先民生活及多文化交流提供了关键实证,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维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先后供职于国防科技工业和省市机关;退休后喜吟咏纪行,已出版了《行吟录》《丝路寻踪》《秦岭望长安》等五本诗词集。
来源:秦智原
编辑:赵佳欣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