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龙新闻】
漫步在安龙县城的街道上,微风裹挟着街边绿化带里的花香,悠悠然扑鼻而来,令人通体舒畅、神清气爽。
近年来,安龙县大力投入道路绿化建设,对多条主干道进行改造升级。县城主要道路旁的香樟与天竺桂错落相间,绿化带中各类花草精心搭配,既扮靓了街景,也净化了空气。
安龙招堤
“如今路旁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安龙这座城市看着更漂亮、更有生机了。”住在附近的李女士满心赞叹。她每天散步,对县城日新月异的道路变化感受颇深。
今年,一批外地游客前来安龙考察旅游路线,不禁由衷感慨:“安龙比想象中的还美,生态环境太好了!”
长久生活在安龙,或许会对身边的变化习以为常。可当登上天榜山,俯瞰整个县城,你会惊觉,安龙城区愈发美丽。群山环绕,绿树葱茏,招堤国家湿地公园如明珠般镶嵌其中,“南明古都,荷香之城”的轮廓逐渐清晰,一幅幅如诗美景,彰显着这座城市蓬勃的生命力。
这份令人沉醉的生态之美并非一蹴而就。
安龙半山亭
安龙县城四面环山,周边曾生态优良,可随着发展推进,植被遭人为破坏。为扭转这一局面,安龙县委、县政府提出环城绿化构想,誓要让城市重拥绿水青山。
2004年,安龙县启动城区绿化总体规划;自2008年起,将城区及周边山头细分为94个小斑地块,把造林绿化与管护任务分派到各个部门和乡镇;2015年,再次对城区绿化工作重新规划、部署,规划范围以县城老城区为核心,涵盖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等区域,总面积达127.5平方公里,目标是到2020年让城区森林覆盖率超60%。
这些规划在实践中逐步落地生根。
2016年,“大苗上山”工程在招堤景区全面启动,在景区周边、农耕园等地的1.5万亩山头上,香樟、栾树、北美红枫扎根生长,通过克土栽培等技术,树苗成活率得以保障。如今,这些山头绿树成荫,环城绿化带发挥出显著环保效益,成功遏制石漠化,成为城市的绿色守护者。
盛开的荷花 唐金摄
绿色代表生命,象征希望。一个城市的发展,园林绿化是美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安龙县先后建成一批绿化休闲场所。招堤国家湿地公园,这里有十里荷花,每到夏季,荷花盛开,景色迷人,公园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划分了核心区、延缓区和开发区,为候鸟提供了栖息地,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此外,还有位于县城东北的招堤风景区,分为陂塘、天榜山两处,陂塘景区以亭秀荷秀为特色,堤西是稻田,堤东是荷塘,极富诗情画意;天榜山则以文物古迹为主,有南明历史博物馆等,文化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仙鹤坪国家森林公园更是林木蓊郁,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是安龙的“绿色宝库”;而享有“山水画卷”美誉的万峰湖,湖面辽阔,碧波荡漾,四周群峰耸立,倒映水中,山水相依,如同一幅徐徐铺展的水墨丹青。
从环城绿化的生态坚守,到自然景观的精心雕琢,安龙对生态的追求从未止步。
近年来,安龙县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以构建多层次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为核心目标,深度挖掘并充分利用仙鹤坪国家级森林公园、招堤国家湿地公园、万峰湖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通过持续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与生态园林精品化建设,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优良城市生态环境,让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该县持续加大环城绿化带建设投入,巩固“大苗上山”成果,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另一方面,在城区推进生态园林工程,开展机关院落、居民小区立体绿化及“拆围现绿、建绿”行动,众多单位围墙摇身一变成为绿色景观带。同时,投资升级县城道路绿化,完成部分街道行道树栽植与绿化带改造,新建街头绿地和小公园,完善城市园林绿化设施,让生态之美融入城市每个角落。
坝盘村 图/邢贵龙
如今的安龙,生态环境大幅改善。2024年1月至11月,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在99%以上,地表水水质优良率为100%,生态质量指数(EQI)为61.69,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高、生态功能完善。凭借出色的生态建设与深厚文化底蕴,安龙先后荣获“中国五十佳最美小城”“中国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地”“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贵州省生态文明示范县”等称号。
生态底色之上,人文魅力愈发彰显。当下的安龙,生态环境良好,山川神奇秀丽,气候凉爽宜人,民族文化多元,旅游资源富集,具备发展旅游业特别是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通过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加油之城、美美安龙”品牌知名度持续提高,旅游业保持了 “井喷式”增长势头,这幅生动的山水长卷愈发斑斓,成为带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