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端,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素有“川南门户”“鸡鸣三省”之称。东连古蔺县,南接贵州省毕节市、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西邻宜宾市兴文县,北抵纳溪区、合江县、贵州省赤水市。叙永是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革命老区县、四川省享受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待遇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县、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县,国家优质烤烟基地县、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国儿童文学之乡,全国建筑劳务输出示范基地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四川省双拥模范县、四川省首个边贸开发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历史沿革
叙永历史悠久,据《永宁厅县合志》和《叙永县志》记载:叙永、永宁在禹贡梁州南境荒服。
商时近鬼方,以地属鬼宿之次,高宗征鬼方是也。周时为卢戎,即秦誓所谓与庸蜀羌鬃微彭濮佐武王伐殷者也。春秋时为僰侯国,战国属楚。
秦为蜀郡地。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开夜郎置键为郡,为僰道县地;建安元年朱提刘璋在蜀分巴,以永宁为巴东郡,垫江为巴郡,阆中为巴西郡,是为三巴,而永宁为巴东地。晋置永宁县属云南郡,宋、周、隋因之。
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置羁糜蔺州,纳溪以南皆其境。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革州,分隶江安、合江二县地,属泸州。元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改为西南番总管府;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置永宁路领筠连州及腾川县,寻改永宁路为镇边元帅军民宣抚司。
明元珍据重庆改设永宁镇边都元帅府,仍设宣抚司;明洪武四年(公元1373年),命傅友德进征云南,六月友德军次永宁置永宁宣抚使;五年城永宁置永宁卫,分隶贵州都司,寻改为长官司,隶四川,后改为安抚司;六年筠连州腾大寨蛮编张等叛,命袁洪讨平之,逐降筠连州为县属叙州,以九姓长官隶永宁安抚司;七年升安抚司为宣抚司,扶正三品,隶四川布政司。成化四年(公元1648年)程信等讨平大坝都掌夷,改大坝为太平川置长官司,与九姓长官司同隶永宁宣抚司;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宣抚使奢崇明叛,朱燮元督师讨之。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平定,编其地为九里四十八屯,隶四川,三年始置同知以征民粮,八年改军粮厅,属叙州府,并移叙州兵备道于永宁,与贵州参将同城。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开复永宁,立总兵镇之。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始设分巡永宁道;三年改镇为协;四年分西城隶属四川叙永同知,东城隶贵州威宁府,六年裁永宁道;九年复设;二十六年改永宁卫为县,仍隶贵州。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并归四川为永宁县,属叙州府;六年改隶叙永厅,并改太平长官司地为太平里,九姓司改隶泸州,厅隶地仍分九里,共十六屯。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裁协标副将改设参将;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迁永宁县治古蔺,寻改称古蔺县划厅属之境与黔接壤者隶古蔺,划县属之境与滇接壤者隶叙永;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升叙永厅为直隶州,划九姓司与泸州毗连各地为古宋县,与古蔺县并隶永宁州。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永宁州为叙永县,仍隶下川南永宁道;民国十八年裁永宁道,而县归省政府直辖;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1日,叙永解放(将北面的打鼓和叙蓬溪划归纳溪县,),建立县人民政府,属泸县专区。1952年初,改属隆昌专区。同年又改属泸州专区。1960年,属宜宾专区。1985年,属泸州市,迄今未变。
行政区划
叙永地区基层区划情况,明代以前无史料记载。明天启三年.(1623年)改土归流,编厅地为永城、平定、乐荣、顺德、凤凰、青化、忠义、太平、宁静九里,每里十甲不等。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永宁卫为县.编置四里:永盛、宁和、长乐、大康。
清同治二年(1863年)因厅地辽阔,按东南西北分为十六屯与永宁县间有互错。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迁永宁县于古蔺,辖地互易,区域里甲又有变更。宣统二年(1910年),分划自治区,改里甲为一城四镇三乡,以西三屯及近城里为城,乡区以南一二三屯及永盛、顺德两里为两河镇,西二屯为大坝镇,北四屯及宁和里为马岭镇,以西二屯为凤凰镇,北三屯青化里为天池镇,以北二屯乐九甲为震东乡,以宁和里为叙蓬乡,永盛里为留耕乡。
民国初年,仍袭旧制。
民国4年(1915年),改为东南西北中十六区。民国18年,改为八区,每区辖若干团,团辖若干段,段辖若干甲。民国22年又改区为镇,改团为乡,乡辖闾,闾辖邻,均置长以领其事。
民国24年(1935年)保甲编查后,全县划为4区,6镇,33乡。
第一区:丹岩乡、宁和乡、龙凤乡、定水乡、鱼凫乡、登云乡、文化乡、金鹅乡。
第二区:天池镇、水尾乡、三门乡、双桥乡、麦地乡、太平乡、天星乡、马岭镇、江门乡、天堂乡、兴隆乡、天生乡。
第三区:两河镇、落卜乡、枧槽乡、大坝乡、黄坭乡、海坝乡、分水乡、落岩乡、勇播乡、平寨乡。
第四区:叙蓬镇、蟠龙乡、打鼓乡、留耕乡、白鹤乡、二里镇、大洲乡、先操乡、底蓬镇。
民国30年(1941年),按省政府要求调整区划,整编保甲。
民国37年(1948年),辖4区,40乡,1镇(双城镇)。
第一区:龙凤、双桥、丹岩、文化、鱼凫、定水、震东、落卜、后山、大树;
第二区:天池、马岭、兴隆、江门、麦地、天堂、象鼻、天星、水尾、太平;
第三区:两河、清水、落郎、黄坭、分水、树坪、枧槽、海坝、金鹅、大坝、定远;
第四区:护国、打鼓、大妙、洞溪、大朝、底蓬、蟠龙、留耕、白鹤。
1949年12月,叙永解放。仍沿旧制区划,辖4区、40乡、1镇(即双城镇)。
1950年4月,区划调整为7区、37乡、2镇。
1951年初,把大乡划为小乡,全县划为8区、97乡(镇)。
1952年,全县又进行区划调整,小乡合并为大乡,增加1个城关区,有9区、32乡。
1953年,将全县9个区调整为8个区,将32个乡调为91个乡、4个镇。
1956年初,将全县8区、91乡、4镇调整合并为5区、39乡、2镇。
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全县划为4区24个公社。
1960年初,县区划调整,由原4区调为7区,24个公社调为44公社、2镇(中城镇、城关镇)。
1964年,全县由7区增加为10区,3镇调整为4镇,44公社调整为70公社。
1982年,全县区、社区划调整为10区1镇(即叙永镇)。
1984年,政社分开,成立乡(镇)人民政府。全县区划调整为8区、1镇(即叙永镇)、62个乡,其中有5个民族乡(即石坝彝族乡、水潦彝族乡、白腊苗族乡、枧槽苗族乡、合乐苗族乡)。
1987年,全县增设5个乡级镇,即江门乡改为江门镇,水尾乡改为水尾镇,天渠乡改为天池镇,落卜乡改为落卜镇,赤水乡改为赤水镇。
1990年,全县有8个行政区,63个行政乡(镇)、565个村。
1992年8月,全县开展撤区并乡建镇工作,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叙永县撤销水尾、马岭、永宁、大树、摩尼、石坝、两河、分水等8个区及敦梓、广木、凤凰、太关、长春、双莲、麦地、小洞、马岭、双桥、石河、先农、鱼凫、丹岩、三岔河、西湖、普占、海坝、长秧、后山、大树、海风、中沙、李红、坛厂、普兴、坝上、两河、金林、乐郎、田中、荍田、分水、路井、终南、田坝、树坪、太康、金坭、黑泥、寨和、高桥等42个乡。
调整马岭、后山、摩尼、分水等4个镇辖地:马岭镇人民政府驻马岭,辖原麦地、马岭乡所属行政区域;后山镇人民政府驻后山,辖原后山、海坝乡所属行政区域;摩尼镇人民政府驻摩尼,辖原李红、黑泥、金坭乡所属行政区域;分水镇人民政府驻分水,辖原路井、终南、田坝、分水乡所属行政区域。扩并水尾、江门、叙永、落卜、赤水、两河等6个镇,将原敦梓、广木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水尾镇管辖;将原长春、双莲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江门镇管辖;将原先农、鱼凫、丹岩所属行政区域和龙凤乡所属的五角村划归叙永镇管辖;将原大树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落卜镇管辖;将原中沙、海风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赤水镇管辖;将原两河、金林、乐郎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两河镇管辖。扩并大石、向林、兴隆、龙凤、震东、麻城、营山、观兴、黄坭、高峰、合乐、水潦、枧槽等13个乡:将原凤凰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大石乡管辖;将原太关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向林乡管辖;将原小洞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兴隆乡管辖;将原双桥、石河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凤乡管辖;将原西湖、普占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震东乡管辖;将原高桥、寨和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麻城乡管辖;将原太康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营山乡管辖;将原普兴、坝上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观兴乡管辖;将原田中、树坪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黄坭乡管辖;将原荍田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高峰乡管辖;将原三岔河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合乐苗族乡管辖;将原坛厂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水潦彝族乡管辖;将原长秧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枧槽苗族乡管辖。保留天池镇、石坝彝族乡、白腊苗族乡,其人民政府所在地和所辖管行政区域不变。
撤区并乡建镇后,全县由8个区、57个乡、6个镇调整为11个镇、15个乡,即江门镇、马岭镇、水尾镇、天池镇、叙永镇、两河镇、落卜镇、后山镇、分水镇、摩尼镇、赤水镇和大石乡、向林乡、兴隆乡、龙凤乡、震东乡、麻城乡、营山乡、观兴乡、黄坭乡、高峰乡、白腊乡、合乐乡、枧槽乡、石坝乡、水潦乡。其中,白腊、合乐、枧槽为苗族乡,石坝、水潦为彝族乡。
2006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民政〔2006〕40号文,作出了《关于同意叙永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省人民政府同意叙永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高峰乡,扩大白腊苗族乡行政区域,将原高峰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白腊苗族乡,白腊苗族乡人民政府驻麻园村。调整后的叙永县行政区划为25个乡镇,其中11个镇、14个乡。
2010年全县11个镇:叙水、江门、马岭、天池、水尾、两河、落卜、后山、分水、摩尼、赤水;14个乡:向林、大石、兴隆、龙风、震东、黄坭、营山、麻城、观心、合乐、白腊、视槽、水潦、石坝。其中,民族乡5个:合乐、白腊、枧槽苗族乡,水潦、石坝彝族乡。共有231个村,1657个村民小组:28个社区,210个居民小组。
2015年,撤销营山乡,设立营山镇。撤销麻城乡,设立麻城镇。撤销向林乡,设立向林镇。撤销兴隆乡,设立兴隆镇。
2017年,撤销大石乡,设立大石镇。撤销黄坭乡,设立黄坭镇。石坝彝族乡更名为石厢子彝族乡。
2020年,撤销兴隆镇,划归龙凤镇。撤销营山镇,划归摩尼镇。
2023年,全县18个镇:叙永、江门、马岭、天池、水尾、两河、落卜、后山、分水、摩尼、赤水、龙凤、正东、观兴、向林、麻城、大石、黄坭;5个民族乡:合乐、白腊、枧槽、水潦、石厢子。有村民委员会212个,村民小组145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3个,居民小组298个。
目前全县下辖乡镇23个。其中,5个乡、18个镇。5个乡均为少数民族乡,其中苗族乡3个、彝族乡2个。全县行政区域面积2976.8平方公里。年末全县有4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29个居民小组、212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1458个村民小组。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