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南充市博物馆内,来自各地的学生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仔细了解每一件珍贵文物,研学氛围十分浓厚;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推出一系列的春节文化活动,吸引上百万海内外游客齐聚阆中古城,感受非遗年味……
近年来,南充大力实施“文旅兴市”战略,深度挖掘文旅潜力、盘活文旅资源,通过丰富创新文旅融合新场景、新玩法、新体验,积极探索“文旅+”模式,培育更多文旅产业新的增长点,持续打响南充文旅名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南充文旅市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活力涌现的景象。
古城玩法上新 全时段畅游不停
暑期来临,阆中古城又迎来旅游高峰。走进王皮影博物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指尖轻挑,惟妙惟肖的人物影像在幕布上翻腾跳跃,演绎着阆中民间故事。前来参观的学生们也被热情邀请到幕后,尝试操纵皮影杆,体验指尖光影流转。
“阆中王皮影是一场不可错过的视觉盛宴。在这里,我们不仅近距离欣赏到精美的皮影造型,还聆听到地道的皮影唱腔,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续锦凡说。
体验非遗项目、欣赏古色古香的建筑、重回古代学子的生活场景、品尝阆中特色美食……白天,置身阆中古城,古朴的建筑与青石板路相映成趣,让人仿佛越过历史的长河。
夜幕降临,古城又展现出另一种韵味。南津关古镇灯火璀璨,一场依托狭长的古街巷、以古城为背景、以嘉陵江为舞台的大型实景移动演出《蜀道盛世》,正演绎着古蜀道的风云变幻和民俗风情;在阆中市落下闳大剧院内,由大唐不夜城团队创作的大型实景文旅演艺剧目《阆苑传奇》,将三国时期的金戈铁马和阆苑仙境的秀美山水以科技手段带给游客;在华光楼码头,江上夜游实景演出《客来阆中》,以江上歌舞表演配合嘉陵江两岸的灯光秀,为船上以及江岸的游人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近年来,阆中不断深耕演艺市场,精心打造了《蜀道盛世》《客来阆中》《阆苑传奇》三大特色演艺节目,还在古城持续开展张飞巡城、绣球招亲、提灯巡游等常态化演艺活动,不断丰富游客体验,解锁新玩法。
从“白天游”到“全时享”,如今,白天逛古城,晚上看演出,正成为游客打卡游玩的必备攻略,阆中古城文旅深度融合,文旅产品供给进一步丰富,让千年文化从书本里、展柜中走出来,成为可感、可触、可参与的生活体验。
文旅新境渐开 全方位研学正热
随着研学热潮的来临,博物馆研学游也深受青睐。在市博物馆,南充最具代表性的3400余件文物展品吸引市民游客游玩打卡。该馆在日常为公众开放的同时,精心推出博物馆之约、南博社教等多元研学体验活动。
近日,市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宋锦苗银冰箱贴非遗手作吸引不少小朋友参加。“老师,宋锦为什么比普通布料更珍贵?”“这些花纹都代表什么意思呀?”……活动中,老师一边讲解“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宋锦的历史,一边指导小朋友们完成手工制作。孩子在动手实践中,不仅学习了传统工艺,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
“我们精心打造多元陈列展览,积极开展文博讲座、社教活动,同时以‘博物馆+’的形式探索深度研学活动,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多类型主题文化体验推广活动,不断拓展博物馆的影响力与吸引力,让游客在沉浸式游玩过程中有更多体验性。”南充博物院副院长丁晓燕说。
近年来,南充将研学旅游作为重点发展的文旅新业态之一,利用本地红色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生态文化、春节文化等,推出探寻伟人故里、探寻三国遗址、探寻自然风光、探寻长征足迹、探寻千年绸都等多条研学精品线路,将自然生态奇观、千年历史底蕴、地方民俗魅力等转化为沉浸式研学场景,构建起教育性与体验感并重的立体化产品矩阵,精准满足研学旅游市场中学校、机构及青少年群体的多元需求,全方位展现南充研学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1558”工作思路,依托文旅+非遗、演艺、研学、体验、展览等模式,全市文旅融合发展成果斐然,“巳巳如意,乐享凤仪湾”新春大庙会、2025川东北(南充)消费品博览会、2025年四川省“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上半年,全市上下持续围绕研学旅游、非遗展销、文博展览等内容,进一步丰富消费场景,文旅消费活力涌现,文旅发展实现从“融合”到“融活”转变,文旅融合成效出圈更出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