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峰望海(秦皇岛北戴河联峰山景区)

联峰山
屈指算来,上一次游联峰山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整个冬春季节联峰山都处于森林防护的封闭状态,终于等到了它的开山时刻。旧地重游,景区的游览路线已重新规划,东门入园,缓坡上行,见两旁万松交摩、千石叠嶂,依然是当年的名山风范。

《莲花石公园记》石碑
联峰山是北戴河旅游区的纵向延伸,这里有山有海,海滩沙软潮平,山冈石秀林密,一块赑屃驮着的巨碑道出了这片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海滨避暑地的前因后果,碑文出自曾任民国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的朱启钤之笔,“光绪中叶,海疆多故,旅大威胶既约质,海军遂无良港。”这时,有英国传教士甘林永租联峰山土地四百亩,于鸡冠峰顶建成砦岩式别墅,时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这也是北戴河区域内的首批洋人别墅。甘林别墅的兴建一度引起清政府的恐慌,害怕北戴河成为又一个旅大威胶,可派人考察后发现这里滩浅并不容大船停泊,原来洋人看中的是其优美的环境。“联军起,德人屯偏师于莲花石,梵宇民墟,夷为灶幕。侨商乘势度地经营,衡宇栉比,与石岭金沙之烟树楼台,交相掩映。”北戴河成为东西方权贵商贾共同打造的避暑胜地,还通勤了火车。

联峰山
一战以后,北洋政府以“胜势”从洋人手中收购北戴河“主权”,成立公益会对海滨环境重新规划,民国八年(1919年)在联峰山创建了近现代意义上的公园,这也是秦皇岛第一座公园,公园地处联峰山东坡,园内有奇石形如莲房荷盖,遂命名“莲花石公园”。时任民国总统的徐世昌题诗:“海上涛头几万重,白云晴日见高松。莲花世界神仙窟,孤鹤一声过碧峰。汉武秦皇一刹过,海山无恙世云何。中原自有长城在,云壑风林独寤歌。”

仕女骑驴
海山无恙,换了人间。山道上设立一座“仕女骑驴”塑像,相传在甘林别墅落成后友人道贺,一英伦女郎骑着毛驴前往,途经树荫歇脚,遇画家速成一幅写生画《仕女骑驴图》,这幅画被印成英文的营销广告,遂成为中国土地上最早的旅游招贴画。

避雨石 临风亭

甘林别墅遗址 瞭望塔
鸡冠峰的甘林别墅早已无存,山上的瞭望信号塔造就了联峰山的新高度,记得以前简易塔的时候曾爬上顶端,重回旧地,只为“黟然黑者为星星”而嘘唏。

听松

望海石
联峰山海拔一百多米并不算高,但因襟海而起视野开阔,一直是观海听涛的好处所,特别是修建于各个山头的亭子,取临风、望海之名,于此,东观市貌,西看村落,北顾青山,南瞰沧海,四面云风尽在眼底。

一阵急雨

观日出处

望海亭

俯瞰

俯瞰
一片乌云带来一阵急雨,望海亭成了最好的避雨所在,雨过天晴,海色澄明,从高处俯瞰,一片片红瓦别墅点缀于蓝绿之间,构成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画面。这些红顶素墙的别墅多为近现代的优秀建筑,兼具中西方文化特征,其中的人文元素更是津津乐道的话题。

如来寺

观音寺

观音寺

蠖公桥

高墙
顺着山道而下,遇两处古刹,一为如来寺,始建于明嘉靖年,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建。另一处是观音寺,始建无考,但有明嘉靖阁老翟鹏返乡时题写的诗句,应为明正德年所建,早于如来寺。观音寺保存较好,一直是联峰山的地标性建筑。离观音寺不远处有一座蠖公桥,早期为木桥,以联峰山公园奠基人朱启钤的蠖公雅号命名。木桥已改为石桥,通向一处高墙垒砌的封闭大院,这就是著名的林楼,以前可在楼前拍照,如今已围墙封闭,无缘得见真容了。

东经路宾馆 英国班地聂别墅

东经路宾馆 英国阿温太太别墅

东经路宾馆 英国查克松别墅

东经路宾馆 意大利卡其别墅

东经路宾馆 奥地利白兰士别墅
离开联峰山,意犹未尽,便去东经路和东山寻觅百年老别墅,也算是旅行的彩蛋吧。

东山宾馆 美国东岭会教堂

东山宾馆 美国来牧师别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