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东北部,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区。东与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南与攀枝花市盐边县山岭相连,西与攀枝花市盐边县、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以雅砻江为界,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陆路相接。米易县,古为三皇五帝中第二大帝——颛顼的诞生之地,素有“颛顼故里·阳光米易”的美称,是“中国颛顼文化之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等多项国省级荣誉,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被确定为首批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县、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全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境内有颛顼龙洞、海塔世外桃源、普威绿野花乡、青松林农业公园等景点。#四川#
历史沿革
米易县是1951年由会理、德昌两县析置的新县。据史料记载,属会理辖区的建置沿革: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会无县,属越巂郡,后没于南獠,日越巂獠郡。隋大业初(公元605年)复日越巂郡。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改置会川县,属巂州。天宝初(公元742年)置会同军,后没于南诏,置会川都督府,不久改为会同府。
宋时(公元960年)仍日会川府,属云南大理。元至元九年内附,十四年(公元1272一1285年)置属罗罗斯宣慰司。明洪武初(公元1368年)改会川路为会川府,属四川布政使司,不久增置会川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裁革府州县,改置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行都指挥使司。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改指挥为会川卫军民守备,属建昌监理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裁会川卫守备为会理州,属宁远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置会理县,属建昌道。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属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西康省成立,改四川第十八行政督察区为宁属,(宁属乃清代对宁远府所属各县的简称)领会理县。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以安宁河为界,东南岸划为会理县西区。1950年3月25月迷易地区解放后,仍属会理西区,辖四个乡:河高乡(今垭口、新河、头碾公社)、坪谷乡(今坪山、丙谷、新山公社)、攀莲乡(今柳贤、莲华公社一部分)、昔宁乡(今昔街、宁华、观音公社)。属德昌辖区的建置沿革: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大笮县,属越巂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越巂郡为禽州,置西泸县属巂州,后没于南诏,属建昌府。宋时属云南大理地方政权。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置威龙州,普济州,属德昌路。
明朝实行卫所制度,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授贵州普定卫平州人吉荣秋为普济州长官司世职,授云南大理人张启朝为威龙州长官司世职,均属建昌指挥使。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置迷易守御千户所(撒莲)属四川行都司。迷易所土千户安天佑,其祖先安文,于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投诚受职,历传安瑞明,安瑞图,安国泰承袭。嘉庆中追缴印信,改土归流,付迁户贤。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威龙州投诚,授长官司职世袭。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普济州投诚,授长官司职世袭。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裁迷易守御千户所并入会理州,改设迷易巡检,属宁远府。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迷易巡检为迷易县佐。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迷易县佐为区隶属会理。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以安宁河为界,将上述地区划归西康省德昌县。1950年解放后,德昌县麻陇区辖现在的麻陇、联合、云峰、团结、胜利公社,龙窝区辖现在的南坝公社、普威乡(今普威、横山、黄草、黄龙、白马、坊田公社)草塘乡(今草场、莲华一部分)、榜兴乡(今挂榜、沙坝和昔街一部分)迷易乡(即现在的撒莲公社)上述四个乡统称德昌县下四乡)。
1951年7月,将上述两县辖地合并成立迷易县(县址撒莲)1952年5月,县址由撒莲迁至攀莲镇)。此地气候温和、宜于稻谷生长,经1952年5月9日政务院政务字(51)号批复增设迷易县。同年8月1日奉西康省人民政府西昌区专员公署通知,改迷易县为米易县,属西康省西昌专署。1955年7月西康省撤销后,即属四川省西昌地区。1978年10月米易划归渡口市。1987年1月,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米易县属之。
行政区划
1950年3月至1951年,迷易汉区行政区划为区一级建制2个,乡一级建制8个,和以乡对待的1个保,即德昌县迷易区,辖撒莲乡、草塘乡、榜兴乡、普威乡、普威乡第八保。会理县攀莲区,辖莲溪乡、河高乡、平谷乡、昔宁乡。1951年,麻陇民族区也从德昌县划归迷易县管辖,原有13个保,尚未划乡。
1952年2月,县内行政区划为4区25乡,7月县内行政区划为5区25乡,年底全县区乡建制为5区21乡。攀莲区驻地攀莲街,辖莲溪、草塘、丙谷、坪山等4乡;宁华区驻地小街,辖观音、锡宁、安宁、挂榜等4乡;撒莲区驻地撒莲街,辖撒莲、垭口、新河、坊田、头碾等5乡;普威区驻地普威街,辖横海、普威、黄草、南坝、旺德等5乡;麻陇区驻地麻陇街,辖麻陇、水路、马颈3乡。是年9月,经米易、会理两县协商同意,将米易管理的马脖子、龙肘山划出归会理县猫猫自治乡;将米易管辖的三道箐、尖山划归会理县的小黑箐自治乡。
1953年1月,全县辖5区26乡。攀莲区人民政府改为一区区公所,辖莲华、柳贤、草塘、水塘、丙谷、坪山6个乡;撒莲区政府改为二区区公所,辖撒莲、垭口、‘新河、高枧、头碾、坊田6个乡;宁华区政府改为三区区公所,辖挂榜、五星、安宁、宁华、锡宁、冠缨6个乡;普威区政府改为四区区公所,辖原5乡不变;麻陇区政府改为麻陇彝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所辖3乡不变。
1954年,县内设置5个区不变,乡增至31个。一区草塘乡改为草场乡;二区的坊田乡改为大花和金河两个乡;三区锡宁乡改为昔宁乡,冠缨乡改为冠音乡,增设回龙乡、黄龙自治乡、白马自治乡;四区增设盐水乡。是年,将昔宁乡和沙坝乡,共12.5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西昌专区公安处,建立湾丘劳改农场。
1956年,县内各区公所更改序数命名为地方名称,即二区更改为撤莲区,三区更改为宁华区,四区更改为普威区,麻陇自治区不变。同期撤销一区建制,调整区划为汉区20个乡,民族地区为6个乡。撒莲区辖莲华、坪山、丙谷、撒莲、坊田、垭口、新河、头碾8个乡;宁华区辖柳贤、观音、宁华、安宁、挂榜、五星、昔宁7个乡;普威区辖黄草、南坝、普威、横海、草场5个乡。麻陇自治区辖马颈、麻陇、水路、黄龙、白马、旺德6个民族乡。莲华乡成立攀莲街道委员会。
1958年,汉区成立人民公社,废除乡村组建制。人民公社之下为生产大队,大队之下为生产队。汉区20个乡和民区旺德、白马2个民族乡组建人民公社13个。莲华、柳贤、草场3乡合建莲华公社;新河、头碾两乡合建新河公社;昔宁、安宁两乡合建安宁公社;坪山、丙谷两乡合建丙谷公社;垭口、撒莲两乡合建撒莲公社;宁华、观音两乡合建宁华公社;挂榜、白马两乡合建挂榜公社;普威、横山、五星、黄草、南坝、坊田6乡以乡建社。民族地区的麻陇,水路两乡也改为人民公社体制。旺德乡撤销,辖地分别划人普威公社和马颈乡。是年11月,撤销宁华、撤莲两个区级建制。
1959年2月,中共西昌地委确定将安宁公社新隆大队土地680亩全部划拨给西昌军分区建立农场,新隆60多户,280人全部由公社安排迁移。4月普威和横山合建普威公社,12月撤销普威区建制。
1961年,县内调整公社规模,汉区公社增加至17个。即莲华划为莲华、草场两个公社,新河划为新河、头碾两个公社,宁华划为宁华、观音两个公社,普威划为普威、横山两个公社,丙谷划为丙谷、坪山两个公社。是年,普威典水村划归德昌县管辖。麻陇区的水路、麻陇两个公社改为乡建制。莲华公社攀莲街道居民委员会撤销,组建米易县城关居民委员会。
1962年,口从撒莲公社中析出,建立口公社。
1963年,白马大队从挂榜公社中析出,恢复白马民族乡建制。柳贤从莲华公社中析出,建立柳贤公社。“文大”期间,撒莲、观音、安宁3个公社改名为红光、卫东、红星。
1969年西昌专区湾丘劳改农场撤销,犯人迁走,原场由四川省革委办“五.七”干校。
1971年11月至1973年1月,西昌地革委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县内民族地区麻陇、马颈、水路、黄龙、白马5乡分两批开展“斗、批、改”和建立人民公社的宣传工作,分别组建麻陇、云峰、联合、胜利、团结、黄龙、白马7个人民公社,撤销民族乡建制,实现全县26个人民公社体制。
1972年5月,省“五,七”干校撤销,湾丘土地交渡口市办知青农场。12月,知青农场改为蔬菜基地。同月,县城关居民委员会改为城关镇。
1975年3月,渡口市将湾丘蔬菜基地移交给攀枝花冶金矿山公司建立家属基地。
1978年11月,米易县划归渡口市管辖,县内行政区划不变。
1980年新山从坪山公社中析出,建立新山公社。
1981年7月,城关镇更名为攀莲镇。是年,经过地名普查,红光、卫东、红星、五星4公社恢复或更改名称为撇莲、观音、昔街、少坝。
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村组体制,汉区的18个乡(除坪山外)名沿用原公社名,民族地区的麻陇公社经试点改为麻陇葬族乡,1984年,撤销麻陇自治区建制,云峰、联合、团结、胜利、黄龙、白马等6个公社均改为彝族乡。普威乡也改为彝族乡,新山公社改为新山傈僳族乡,汉区的坪山公社也恢复乡村组体制。
1987年3月,从坊田乡析出部分村组,建立得石乡、11月,丙谷乡改为丙谷镇。
1988年11月,攀莲镇与莲华乡合并为城乡合一的攀莲镇。
1990年,全县为2镇26个乡(其中9个民族乡),131个村,945个组。
2004年8月,将原28个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为12个。撤销横山、沙坝、柳贤、观音、坪山、坊田、新河、头碾、昔街、黄草、宁华、南坝、云峰彝族乡、白马彝族乡、胜利彝族乡等15个乡和团结镇。将原横山、沙坝(马槟榔村除外)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草场乡,乡人民政府驻克朗村(原硅铁厂所在地);将原柳贤、观音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攀莲镇,镇人民政府驻攀莲镇茶园路;将原坪山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新山傈僳族乡,乡人民镇府驻坪山堡堡;将原团结镇所属行政区域和坊田的大田、沙田、西番3个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得石镇,镇人民政府驻小得石;将原新河、头碾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丙谷镇,镇人民政府驻观音阁;将原云峰彝族乡的六盘、马颈两个村和坊田乡的黄草坪、庄房两个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麻陇彝族乡,乡人民政府驻麻陇街。黄龙彝族乡更名为湾丘彝族乡,将原昔街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和宁华乡小街、茅坪两个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湾丘彝族乡,乡人民政府驻河石坝;挂榜镇更名为白马镇,将原黄草、白马彝族乡两个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和沙坝乡的马槟榔村及宁华乡的台子、龙塘两个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白马镇,镇人民政府驻挂榜街。撤销联合彝族乡、南坝乡、胜利彝族乡,组建白坡彝族乡,乡人民政府驻张门闸;将原坊田乡的金花塘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撒莲镇,镇人民政府驻禹王宫;将原云峰彝族乡的累坡、板棚两个村和原联合彝族乡的尖山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普威镇,镇人民政府驻普威;保留垭口镇,镇人民政府驻垭口廖家村。将原132个行政村、961个村民小组,合并为88个行政村、855个村民小组。
2018年,全县辖7个镇,5个乡(少数民族乡4个),87个村,814个村民小组,12个城镇社区居委会,106个居民小组。
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攀枝花市调整东区等4个县(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关于米易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1)撤销垭口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撒莲镇管辖,撒莲镇人民政府驻新街231号。(2)撤销草场乡,设立草场镇,以原草场乡所属行政区域为草场镇的行政区域,草场镇人民政府驻克朗村6组112号。
2024年米易县辖7个镇、4个乡:攀莲镇、丙谷镇、得石镇、撒莲镇、白马镇、普威镇、草场镇,湾丘彝族乡、白坡彝族乡、麻陇彝族乡、新山傈僳族乡。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