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地道美食、玩激情漂流、做非遗蜡染、纵马草原之上、参加火把节、挑战悬崖之巅……7月17日至21日,“清爽有度・多彩贵州”2025西南主流媒体贵州夏季主题采访团深入黔中腹地,开启一场五天四夜的深度体验。11家媒体记者穿行于市井烟火与壮丽山水之间,切身感受着贵州文化传承与旅游创新的蓬勃脉动。
采访团到乌蒙大草原感受高原草甸风光。
“在这里,每一次体验都唤醒全部感官。”随团记者们在采风中感叹,“贵州,是片让感官全面苏醒的土地——市集的烟火气撩拨味蕾与嗅觉,草原的辽阔舒展视觉与心胸,非遗的精妙叩击心灵,节庆的狂欢点燃热情,而悬崖之巅的心跳,则是最刺激的触觉回响。它们共同拼贴出贵州层次丰盈的文化图景。”
青云市集霓虹灯绚丽。
此次媒体团探访了贵阳青云市集与安顺古城,一为新潮时尚的“深夜食堂”,一为六百载风骨犹存的石城,共同诠释了贵州“市井烟火”的双重维度——前者是创新与传统碰撞的活力场,后者是历史与现代共生的活态博物馆。
安顺古城人潮涌动。
云南网-云南发布记者孙浩一到安顺古城就前往当地奶茶品牌打卡,“听说这是只有在安顺才能喝到的,也算一个旅游中的仪式感。安顺古城很有烟火气息,让游客休闲放松的同时可以感受当地的人文风情。”
贵州被网友亲切称为“洋芋国”。品尝美食是本次探访活动的重要体验环节,酸汤是每餐的常客。采访团成员四川观察记者丁炜丽表示,我已经成为贵州酸汤的“死忠粉”,“在安顺古城用餐时,我狂炫六碗酸汤并火速下单同款酸汤底料。”
贵州酸汤鱼。玉梦食品公众号供图
来自四川的丁炜丽对“重味”并不陌生,“但贵州的‘重’与四川的‘麻辣鲜香’各有千秋。”她说,“贵州更突出‘酸辣香浓’,特别是‘酸’的地位无可替代。辣椒的使用上,贵州的糊辣椒、糟辣椒带来的是一种更醇厚、更复合的香辣,与四川的油辣子、豆瓣酱的香辣是两种风情,这种差异让人感到新鲜和兴奋。”
丁炜丽表示,作为参加本次主题采访团成员,我不仅用镜头记录了贵州的山水与故事,更用舌尖深深记住了这份独属于贵州的、令人回味无穷的“酸爽”风情。
野玉海度假区。
乌蒙大草原骑马、野玉海度假区低空飞行、黄果树小黄鸭漂流、十二背后旅游区探洞……作为“喀斯特王国”,贵州的山水带给游客变化万千的体验。
采访团成员红星新闻记者孟阳是多项户外运动爱好者,他说, “贵州海拔适中,植被覆盖率高,气候凉爽,公路在森林、山间蜿蜒盘旋,非常适合夏秋季节骑着机车飞驰。”
十二背后旅游区“地心绳降”。
上游新闻记者夏洪波在十二背后旅游区体验“地心绳降”过后激动地说,“在巨大的溶洞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神秘,从30米高台绳降下来,是对体验者勇气的挑战,贵州的喀斯特景观给人惊喜不断。”
贵州是非遗大省,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居全国前列。此次采访团走进安顺古城一瀞美学工作室,沉浸式体验画蜡、浸染、脱蜡的全过程。安顺蜡染,承载着历史学、民俗学与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厚重价值。2008年,该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安顺古城一瀞美学工作室。
四川新闻网运营人员袁睿已连续3年到贵州避暑,这次她用铜刀绘出了蜡染鱼纹样,“画蜡时的专注,浸染时的等待,脱蜡时的惊喜,每一步都是与传统的对话。”她说,“原来一块蜡染布里,藏着这么多讲究。”
十二背后旅游区的悬崖咖啡。
从青云市集的烟火到十二背后的悬崖,从蜡染布上的冰纹到火把节的烈焰,5天4夜的采风之旅,让西南媒体记者们亲历了贵州的“多面性”——既有古城、非遗的历史厚重,又潮流市集、IP漂流的时尚活力;既有草原微风、森林绿野仙踪抚慰着疲惫的心灵,又有狂野的激流险滩、悬崖挑战激荡着勇敢的灵魂。
“网上把我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戏称为‘西南F4’‘折耳根联盟’,我们4省在地域、文化、饮食习惯等方面都是相近的。这次跨省媒体联动,从各自不同的视角看贵州,助力后续文旅协同合作、开发联程旅游产品、游客互推进一步发展,打响西南旅游线路在全国知名度。”上游新闻新媒体广告中心副总经理黄菁晶对记者说。
野玉海度假区火把节现场。
据悉,本次采风成果将通过融媒体的报道形式,在西南地区主流媒体平台形成矩阵式传播,全方位展现贵州“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图景,提升“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刘立超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明雪 实习生 于瑞晓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