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时间:2025年1月
余荫山房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
从文昌苑到均安堂,一路往西,穿过连廊来到余荫园。
一脚踏进的青砖房中木制家具,木制雕花屏风,踏入其中,古韵扑面而来。这是园主人专为宾友憩息而设的小庐舍卧瓢庐。
庐中陈设简朴,窗户设计别开生面。北面是一排百叶窗,有通风采光功能。
南面是一排镌嵌着蓝白相间的玻璃满州窗,透过蓝色玻璃的重叠变换,观看窗外的景色。若把窗户全部打开,看到的是自然的春夏季节。
卧瓢庐外的连廊是余荫园连廊的一部分。
建成于清同治十年的余荫园是余荫山房的核心区域。
余荫园以水居中,环水建园。水边环有深柳堂,临池别馆,卧瓢庐和玲珑水榭四大建筑。
此时的水中败落的荷叶有一种凄怜之美
园中繁花随处营造的小细节
园中的大雅含宏厅——深柳堂,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深柳堂是园中重点建筑,园主会客之所,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
厅内布局精巧典雅。正中央摆放着古朴的桌椅,似在诉说往昔的故事。厅内的木雕花窗精致细腻,阳光透进来,洒下斑驳光影。厅中看似随意摆放的花卉错落有致,与整体氛围相得益彰,体现岭南建筑的独特魅力。
深柳堂在空间组织上,两幢花罩把室内分割成流通的两“厅”。分别利用碧纱橱和扇格分隔成封闭的、私密性很强的、完整的一“室”两“间”,从而使内部空间充满魅力。
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
主人铜像
堂内书香浓郁,珍品极多,木雕精品琳琅满目,名家墨宝闪耀其间。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厅内珍贵的檀香木雕屏上刻有清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工艺精湛,巧夺天工;
深柳堂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把深柳堂装饰得富丽堂皇,极具岭南建筑风格特色。
在厅内看向园中风景以及对面的临池别馆,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相呼应。
深柳堂是余荫山房的主体建筑,形制歇山,堂外开阔廊檐和庭阶直透池面,外表华丽。堂前庭院两侧的铸铁花棚架,缠绕着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古藤,枝叶茂盛。花儿怒放时宛若一片花雨,十分绚丽。除了艳丽的炮仗花,我对那株古老的榆树更加难忘。榆树如出海的龙向池塘方向奔去,十分壮观。
角落中的一口古井
园内中心一泓池水,池中荷叶匍匐,莲池之上,横卧一座造型小巧玲珑的廊桥。廊桥把园区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西部“红雨”,东部“绿云”,故名“浣红跨绿”。画面中桥、廊、亭、栏巧妙组合,一体成型,十分精致。
廊桥的廊檐下和廊柱用镂空图案花纹的木雕挂落装饰。游廊两侧栏杆做有背靠,即可休息,又能观景,可谓匠心妙用。
临池别馆是园主人寻诗觅句,即席挥毫的书斋。
馆内装饰朴实无华,建筑外观精美素雅,与刚刚我参观的深柳堂形成一简一繁的鲜明对比。
从临池别馆的连廊下给余荫园来一张证件照。余荫园以水居中,环水建园。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池北为主厅深柳堂。我带着好奇,环水而行,深浅曲折,峰回路转,常有似尽未尽,惊喜不断之感。
透过游廊拱桥,看到水榭、叠石与树木,层层景色增添了迷离之感,起到了幽邃的叠加效果。这样的园林造景艺术,使有限的空间注入了幽深广阔的无限佳景。
余荫园三亩之地,容纳颇丰,楼台堂馆,亭榭轩桥、假山莲池皆备,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回味无穷,惊喜连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