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晓红 唐沙砂
张怡
当高速服务区不再是匆匆歇脚的驿站,变身为可游可购可打卡的文旅目的地,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全国首个以长城文化为主题的山海关服务区,给出了生动答案。如今,改造升级后的山海关服务区,已经成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开放型、共享型、文旅型的多元化融合型服务区,不仅荣获“特色服务区优秀宣传案例(金牌服务区)”,更以创新实践激活交旅融合新动能,实现客流与人气“双提升”。
“如今的山海关服务区,不仅提供了多元化的购物、餐饮和住宿选择,还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长城文化元素,打造了一个更加舒适便捷的休息和补给环境。这使得过往的旅客在短暂的停留中,沉浸式地体验当地文化和旅游特色。”山海关服务区经理李文亮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透露,这些成就得益于河北高速燕赵驿行集团积极实施服务区品质提升战略,提升公众的高品质出行体验,并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在山海关服务区,长城的元素无处不在。一期综合体的外立面设计采用了现代感十足的理念,巧妙地将山海关古城的特色融入其中,以海浪的线条为设计灵感,整体造型仿佛是一幅生动的“律动长城”画卷。踏入山海关服务区综合体,长城“景区”立刻映入眼帘,古朴的长城元素景观与现代的餐饮、购物等商业设施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跨越时空的历史氛围。
“山海关服务区不仅在基础设施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而且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上也有了显著提升。”李文亮表示,一旦踏入山海关服务区,就要让旅客感受到工作人员的热情与专业服务态度,为他们的旅途增添一份愉悦与安心。
这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成为山海关服务区的显著特色。据了解,为“打造最暖的高速公路服务驿站”,山海关服务区组建了“燕赵驿行·荷塘月色”服务队,想司乘之所想,急司乘之所急,为服务区注入了“精、气、神”,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作为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必经之地,山海关服务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承载着庞大的客流与车流,展现出巨大的旅游市场潜力。
“未来,服务区游客步行即可完成长城全过程游览,零距离感受长城文化。”李文亮表示,还将在服务区内开通通往周边区域主要景点的轨道交通、新能源车辆等,真正承担起“长城脚下·城市第一会客厅”的角色。
据悉,在山海关服务区一期南区靠近长城的区域内将建设长城风貌景观带。二期将打造长城脚下、环渤海中心文商旅一体化山海关长城文化产业园商文旅奥特莱斯街区项目,并与西侧长城文化保护区共同打造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实现文化、餐饮、购物全新升级和高速服务区“跨界”发展。
作为全国唯一自带长城IP的服务区,山海关服务区已经实现了文化、科技、餐饮、购物的全面升级,也成为文化和旅游交融的河北高速新名片。
“山海关服务区全面竣工后,将成为当地新兴的旅游热点,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助力当地经济的拓展和收入的增加。此外,奥特莱斯的进驻将有效填补冀东辽西地区的市场空缺,吸引秦皇岛主城区的常住居民消费,进一步提升消费转化率。特别是其公园式的定位,将使区域内的文化和旅游客群享受到丰富的娱乐、观赏和消费体验,有效促进客流与人气的‘双提升’。”李文亮表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