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为了给央视十频道拍摄两程故里找资料,我同郭春洁老师走进嵩阳书院,在宫松涛局长的讲解下,探访二程在嵩阳书院的足迹,收获颇丰。
远望峻极峰嶙峋巍然,仰望使人敬仰。嵩阳书院就坐落在峻极峰下。宫局长说,过去皇帝祭天,就是祭峻极峰。嵩阳书院建在这里,使人陡生高山仰之之情。早在北宋时期,二程因其父亲在嵩阳书院东边的嵩山崇福宫任职,他二人便在这里讲学。我们走在当年二程走过的台阶上,身边仿佛闪过他们的身影和深思的目光。宫局长介绍说,这里主要留下了明代嘉靖皇帝手书程颐的《四箴》碑和嘉靖皇帝增加的《敬一箴》碑,以及清代汤斌等人在嵩阳书院会讲时的讲义碑,也就是在汤斌的讲义中,说这里因二程讲学而成为“过化之地”。过化之地,也就是说,人们经过这里,闻听二程讲学,就能受到教育,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乾隆皇帝曾说过,“理学能修己治人,成风化俗”,信哉此言。返回时,我见有人在对台阶边所立的孔子语录牌拍照,到近前一看,见内容是孔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心想,一句“欲而不贪”拍照者若能牢记心中,就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
从嵩阳书院出来,我们来到了东边的嵩山崇福宫。一进入大门,我的心便开始沉下来,遥想当年程珦在这里管理崇福宫,二程跟随父亲在这里来来往往、出出进进,这里留有他们的足印,宫殿庙宇里留有他们的身影,崇福宫背后的峻极峰曾被他们的目光所触及,程颐曾陪同司马光、司马旦登过峻极峰,司马光曾题过字,一向不写诗的程颐曾写过“游嵩山”:“鞭羸百里远来游,严谷阴云暝不收。遮断好山望不见,如何天意异人谋?”
返回的车上,我与同行的郭老师说,一走进崇福宫,我的心便一震,似乎同千年前的二程先生心灵相通一样。我研究二程三十余年,日日沉浸在二程的思想与语录之间,思想受其感化,心灵受到滋养,今日来到他们的生活的地方,山、水、路、树、宫殿、台阶,乃至一草一木,这些曾被二程走过、看过的一切,是如此亲切,如此撼人心魄。
嵩山,因二程而成为过化之地,愿更多身陷红尘的人,来这里净化心灵!
(2024年3月17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