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5汉口时空漫游
昨天,我误入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汉口,来了一场时空穿越的CITY WALK。
这里的一切,都跟我认知里的武汉有点不同款!
明明是经典的街头过早,却没人大小板凳排排坐。熟悉的热干面,不是盛在“每天不一样”的纸碗里,而是躺在青花大碗里。误打误撞走进汉口老洋房,扭个头,又搬了把小板凳在清朝书院里晒太阳……
往下滑,一起开启这场在街头和展厅、过往与当下之间来回穿梭的奇妙之旅!
“时光掠影,岁月城事”展览地址就在武汉微+空间数智文创产业园,硚口区长丰大道17号,快去!
一下高架就能看见这座由无数颗不规则白色魔方堆叠而成的未来感园区,橙色阶梯如巨手,稳稳接住日光。
展厅内,「市井生活」「老街旧巷」「硚桥与共」三大主题,照片与实物穿插,铺开时间轴,从1465贯穿至今。
硚口,武汉最密的掌纹。
第一章节「市井生活」,似一组清明上河图,你见过的和没见过的汉正街,这里都有。
吃卤藕的太婆,“原汤水饺”的小摊冒着热气,嫂子们边做计件活边晒太阳,扁担打赤膊扛大包,体脂率羡煞人。
早年间,扁担还没进化出如今的F1赛车手形态,稳坐车头开启小巷拉力赛,干活全靠肩扛手挑。
2011年,武汉市启动汉正街改造搬迁项目,次年8月,汉正街片区全面禁止大货车和长途客车通行。电动扁担,或者说电动板车,就在那一年前后应运而生。
这是一个年轻的汉正街扁担告诉我的,他拖顺丰的件,在蛛网小巷的汉正街送货上门,用电动板车比开车快多了。
“在汉正街,不懂变通约等于自断生路。”年轻扁担历练不浅,说话有点水平。
据他说,这个创新先是由河南人引入的,人在板车前头,板车靠电瓶后驱,手里握着油门和刹车。刚开始这种板车没有转向助力,要转弯全靠师傅们腰马合一。后来改良安了转向杆,双脚一踩就可以用身体带动车子扭转。
这种电动板车,融古早与未来于一身,多么像老硚口与时俱进的样子啊。
说到与时俱进,还得说说宝善集贸市场。
背靠美食界扫地僧宝善堂,宝善集贸市场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上下两层,人多起来不亚于隔壁云尚。
朋友小李的妈妈住附近,她年轻时在汉正街做生意,在宝善菜场买了三十多年菜。小李结婚搬去后湖,有空还是爱来这里。
如今的宝善集贸市场,光论整洁度就在本地菜市场里笑傲了,连卖鱼的区域都干净了。
2020年,硚口城建集团着手改造宝善集贸市场,保留汉派骑楼风格,引入黄色灯笼搭配瓦制屋檐,雕花窗户,室内空调。
菜场焕新,精髓依旧。排骨比外头便宜,商贩嘴甜心细,毛豆剪角,鱼肉片花,青菜叶子梗子分开,哈密瓜都给你削皮。同事告诉我,小菜盘得灵醒是老汉正街的传统,生意人太忙,你跟他手把手把菜盘好就是贴他的心。
入口处的大屏幕,实时菜价、菜品来源、农残检测等等信息一览无余,贴心之外又多了放心。
难怪央视报道了好几回!
最初的最初,汉口沿着汉水展开卷轴,提笔就是硚口。
我们穿过形似拱门的红砖墙,来到“老街旧巷”。
明清时期,汉正街就是汉口的CBD、曼哈顿。作为湖广地区唯一的粮食转运口岸和淮盐的集散地,万般汇聚,天下第一街。
天南地北的商人来到汉口,徽商、晋商等等,建起208座会馆。
这一段精华,大多留在老硚口,这里尤其适合citywalk,几公里内遍布各种古迹,西洋穹顶和明清雕花排排坐。
深呼吸,我们一起钻进现场,回到过去。
2024年10月,硚口区发布《关于汉正街片传统特色街区保护及利用规划的公示》,重点就是新安九如片,在保护历史的基础上,建设特色街区。
一周前,硚口城建集团向全球发出新安九如片区改造征集,奖金几百万,只为对得起汉口压箱底的宝藏。
有人的地方就有路,有水的地方就有桥。
论汉口正统,比“铁路内”资格更老的是“堤内”,近四个世纪前,袁公堤(今长堤街)起点跨越玉带河的古石桥,是汉口源流的根,也是硚口得名的缘。
从300多年前就架在玉带河上的保寿桥,再到去年官宣的江汉十桥,从古至今,桥滋养了硚口,硚口亦成就了桥。
喝汉水长大的硚口人,亲昵地将它称为“小河”。在硚口,“一桥”“二桥”首先是指小河上的江汉桥和知音桥,然后才是长江上的大桥和二桥。每座汉水桥都是硚口的家人,真不夸张。
「硚桥与共」单元,锁定汉水上的五座桥,3D打印建模还原,让记忆与情怀过桥。
没有桥是天堑,有了桥才是江城。当你在桥上看风景,你也就成了桥的一部分。
看,江汉桥建成于1956年,是武汉首座汉江上的公路桥,长江大桥的左膀右臂。遥想当年,伟人亲笔题字,桥短情长啊。
蛮多人忘了,江汉桥其实是个三合一大桥,三座桥墩三条桥道,彼此独立,像一块奥利奥夹心饼干。
刚建成时,江汉桥仅有一条主桥,到1984年高峰期车流量达到2400辆,桥上塞车严重。1986年12月改造工程启动,两侧各加建道桥,江汉桥从“单身汉”,变成如今的“一家三口”。
朋友小张的妈妈是硚口人,昵称江汉桥“小桥”,从小就在桥头玩耍。夏日午后,人们坐在堤边乘凉,伢们上桥看汽车,苏联产的伏尔加、波兰产的华沙……国产的红旗最稀奇也最神气。
月湖桥的身世更是让诸多新武汉人大呼“原来如此”。
2018年我刚来武汉,一眼就喜欢上了月湖桥,桥身像两把白璧竖琴横跨江上,驱车驶过便拨动琴弦。
但我没看出这已经是2.0版本。刚建成的月湖桥,竖琴就一把,直到2018年改造control c+control v,复制粘贴,竖琴成双,来了个二重奏。
打卡界明星晴川桥,一开始并未设置非机动车道,汉正街的扁担板车每天来往穿梭,硬是走出一条非机动车道。这很鲁迅。
还有汉江湾正中心的古田桥,纯普鲁士蓝,凯旋门柱式遇上伦敦塔桥同款哥特式尖顶,桥身是英伦风小生,桥下是硚口人的健身房。
古田朋友小王常去桥下玩水,男人划船,小孩挖沙,岸边人们跳舞跑步。
汉江蜿蜒,岸边绿树成荫,江滩与张公堤城市森林带连成一片,约有67个解放公园大小,是全武汉最大的城市公园。
硚口江滩的运动场地尤其值得一说,“11人制的标准足球场,是武汉江滩里第一个建成的。”
汉江湾全民健身中心正在收尾,面积有二十几个篮球场大小,可踢球健身游泳,还设有青少年人才后备基地。
武汉同济汉江湾医院即将投入使用,旁边的硚口城建高品质康养中心,主打绿色养老,主楼如同叠起的茶盏……武汉人期望的生活一点点开花结果,新的图景在硚口不断浮现。
///
这场展览深得我心,尤其是进门处的玻璃柜里,不少老物件都是初相逢,却满满的一见如故。
原来清末的武汉人就兴在街上过早,街头巷尾,熟人生人排排坐,热闹了几百年,只是那时还没用上纸碗。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说,似乎只要改变一下城市的组合元素,就可以从一个城转移到另一个城。而我想说,武汉每天不一样,但万变不离武汉。
看硚口,能看到武汉的初心:是奔涌澎湃,也是细水长流;是念念不忘,也是敢为天下先。
“时光掠影,岁月城事”展览初心绽放,主办方硚口城建集团根脉深种。前身为武汉市房地产公司硚口区公司的硚口城建集团,深耕七十余载,早已成长为硚口人值得信赖的中流砥柱,不事张扬又无处不在。
2025年,硚口城建发布四大战略作品,压轴之作落笔汉江湾,硚口城建文澜序。地处汉口新二环C位,周边商圈云集,下楼漫步7KM长的江景公园,出则繁华,入则宁静,代建武汉外国语学校小语种基地学校,毗邻武汉英中,名校加持,自带光环,再造城市美好人居。
II 硚口城建文澜序效果图
汉水长流,硚口常青。看完展览我明白,硚口的当下才是最最鲜活的现场,值得CITY WALK,更值得CITY LIVE。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