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8日以来,云南多地夜幕被熊熊火把点亮,来自各地的游客沉浸在这场“东方狂欢节”盛况中。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以“重走联大路 续写强国梦”为主题的2025“多彩中国云南行”应用新闻传播融媒体实训营与火把节不期而遇,让“重走联大路”的红色足迹与节日的热烈风情,在此碰撞出独特的青春火花。
夜幕降临,格早寨的空地上燃起熊熊篝火,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村民与师生们手拉手围成圈,伴随着欢快的民族乐曲起舞。火把节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其承载着团结奋进、祈福向善的美好寓意。此刻,它更成为联结历史与当下、高校师生与当地群众的纽带,让红色基因在热闹的民族风情中焕发新的活力。
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学生耿天宇兴奋地说:“第一次参加火把节,感觉很新奇!通过‘重走联大路’活动来云南过节特别有意义,看着民族文化与强国梦在火光中交融,仿佛感受到了当年联大师生的奋进精神。”
“作为云南元阳人,今年能和这么多省外师生一起过节特别开心。”红河学院的学生卢婷表示,民族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需要年轻人亲身体验、用心传承,这样的文化接力让人倍感珍贵。
据了解,在为期一周的2025“多彩中国云南行”应用新闻传播融媒体实训营活动中,来自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深圳大学、红河学院等多所高校的百余名师生,分3组走进昆明市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地开展实地采访调研,创作了一批有亮点、有品质、有传播力的新闻作品。
此次与火把节的相遇,为“重走联大路”添上温暖注脚。从金平的山间苗歌到河口的瑶族风情,从建水的古城文脉到蒙自的火把欢腾,师生们在多元文化中触摸历史厚度,更深悟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深意。
作者:吴依燔 陈梦玲 钱一鑫
指导教师:袁玉宁 朱晓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