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游马径村张家见闻
上个月,我因有事来庄桥老家顺便游了庄桥著名的“三家村”中的童家和姚家,亲身体验民谣中所说的“童姚马径张,银子好打墙”。这次又来到家乡庄桥,一定要抽空去探访一下马径村。
姚家村是我的老家,童家就在姚家旁边 ,两村挨得很近,可谓是近在咫尺。而马径村离姚家村比较远,也不知道在哪个方位。4月27日下午,办完事后已是三点多,我必须利用这两个小时的宝贵时间去马径村转一圈。
于是,在庄桥镇果断地叫了一辆三轮车,乘坐“专车”前往马径村,可省去了诸多问路麻烦。宁波市区早已淘汰了这种旧式三轮车,庄桥镇上则还保留了这种老式交通工具。三轮车给怀旧的人提供了体验旧式交通工具的机会,不过现在的三轮车已采用电动,不用脚使劲踩。其实,马径村的交通还是方便的,乘坐345路公交就能抵达。
三轮车很快把我载到马径村,村口有一座马径村文化礼堂,里面有许多老人在开会搞活动。礼堂对面是一片绿茵茵的园地,这是马径村的一个小公园,公园里有亭子,可供村民休憩。
说起来我与马径村也有那么一点关系,因为我的嬷嬷也就是伯母姓张,她就是马径张家的后人。所以“马径”这个名字对我来说也是耳熟能详,有一点亲切感。
说起马径这个地名,可是有历史可查的。据资料介绍,马径村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据记载,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因国内缺少马匹,任命太仆寺卿张万岁负责“马政”。宋元佑年间(1086年—1094年),张万岁的后人迁至明州(今宁波)做官,其后代一支定居慈东庄桥,为纪念先祖,将村庄命名为“马径”(“马政”的谐音)。
马径村的人不姓马,而是以张姓为主,马径村的名门望族都是张姓。庄桥民谣里所说“童姚马径张,银子好打墙”,马径张家肯定也是富甲一方的家族,在各地有很多产业,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杭州张同泰。张同泰是经营中药业的百年老字号,应该是与杭州胡庆余堂齐名的药店,其创办的历史甚至比胡庆余堂还早七、八十年,也许其成就和名气不及胡庆余堂。
但是,张同泰国药号在杭州人中名气挺大,位于庆春路与中山北路交界处的张同泰老门面至今仍屹立着,跨越了三个世纪。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同泰所在的区域面临杭州城市改造大拆迁,为了保护张同泰高高的老式门面,有关部门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张同泰老房子往后推了数十米,原汁原味地把张同泰完整地保留下来,让后人至今仍能看到张同泰老字号。
据资料介绍,张同泰是清嘉庆十年(1805年),由张氏族人张梅创办的老字号,算来已有220年的历史了。马径村的张氏家族“亦儒亦官、亦农亦商”,在上海、武汉等地也有产业,并在官商之间周旋,往返于海内外,对宁波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走进马径村
我走进马径村,漫游在古朴的村子中。马径村现在已是一个城中村,周围是城市高架路和大厦,村子就变成一处城市洼地。
马径村中有许多古民居建筑,高高的马头墙,坚固的宁式墙体建筑,大大的墙门结构,无不彰显着马径张家的气派与底气。至今,马径村保存着众多古建筑,如张氏坤房、张氏祠堂、后新屋、中新屋等。我想去看看张氏祠堂,沿着村人指引的方向找到了张氏祠堂,高高的白墙围成一个面积不小的院子,但是祠堂大门紧闭不能进去参观,只得在外面走了一圈。
据资料介绍,张氏祠堂“永思堂”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祠堂内的戏台高达6米,气势恢宏,曾是逢年过节时村民聚集的重要场所。祠堂内有张氏家训“敦孝友、端品行、课诵读、勤耕种、择交友、慎嫁娶、严丧祭、戒奢华”体现了家族的传统价值观。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有几处张氏旧宅正在进行大范围的修缮,不知是不是政府出面进行的抢救修缮工程,反正力度很大,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是很难进行这样的修缮。当然,我也希望马径张家老宅能完整保留下去,供人们参观。
在马径村中央有一个方方正正的大水池,水体不是很清澈,但还算可以,水中有许多绿色水草可以净化水体。一位村民正在悠闲地钓鱼,我问他池子里有鱼吗?他说有的,我问他池水是活水吗?他说是活水,但我不清楚这活水从何而来啊。确实,一个村子一定要有水塘,有了水的滋润,整个村子才有灵气和活力。
马径村里有一个小菜场,临近黄昏还有许多小摊位在售卖新鲜蔬菜。菜场旁有一个亭子,这也是马径村的一处小景点。街亭的主体建筑是几根石柱,所以坚固耐用,石柱上刻着亭子建造于民国甲子年,算来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了。石柱上刻着两幅对联,文字非常直白浅显易懂又有哲学道理。一幅对联是“晓日初升姑暂坐,夕阳将下莫迟行”,另一幅对联则是规劝人们“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在另一处小桥,有一座小小的“桥头庵”,因天色已晚不能进去看看。马径村里外来人员还是比较多的,用宁波话问路许多人听不懂,问起村中的景点也不知道。
在庄桥童姚张三个姓氏家族中,姚家明代曾出过一位大官、童家现代出了二位院士,而马径村的名人更多。据资料介绍,张氏家族人才辈出,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对兄弟外交官张斯桂和张斯栒。张斯桂是清政府驻日本公使,张斯栒则是中国近代外交的重要翻译官,两人在晚清洋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近代女诗人张汝钊也是马径村的杰出代表,她曾任宁波市立图书馆馆长,后皈依佛门,成为浙东佛教界的重要人物。
天色已晚,我匆匆结束了这次马径村的探访,时间虽短,但留下了对马径村的印象,收获颇多。乘上345路公交,返回庄桥镇悦达商务酒店休息。

图为宁波江北区庄桥街道马径村村口

图为马径村文化礼堂

图为马径村公园

图为张家大院

图为马径村的指路牌

正在进行修缮工程的张家老宅

图为马径村老房子

图为马径村张氏祠堂

图为马径村村貌

图为马径村中水体

经过整修的老房子

图为村道上的江街亭

亭子建于民国甲子年,应该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了。

静坐常思自己过

夕阳将下莫迟行

晓日初升姑暂坐

闲谈莫论他人非

图为马径村的菜场

图为马径村中的一家小机械厂

图为马径村中的大民宅

图为马径村中央的大水池

水池里有许多水草

指路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