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家都是土生土长的甘肃陇东人,从小对四川的印象就是听爷爷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还有“少不入川”什么的。今年终于带着年过六旬的父母,踏上了蜀地。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不仅是"天府之国"的中心,更是拥有4500年文明史的"锦官城"。
成都的慢生活让我们这些西北人感到新奇又惬意。我们去了人民公园喝茶,学着本地人"摆龙门阵";宽窄巷子(清代满城遗迹)的青砖黛瓦间,父母拍了不少合影;锦里(西蜀最古老商业街)的灯笼下,我们尝遍了三大炮、糖油果子等地道小吃。还体验了采耳,那种感觉简直舒服的能睡着。
作为美食之都,成都让我们这些吃惯面食的西北人打开了味蕾新世界。第一天就被麻辣鲜香的火锅征服,第二天又在担担面和钟水饺(皮薄馅大)面前败下阵来。夫妻肺片(麻辣鲜香)、麻婆豆腐、龙抄手(汤头鲜美)、赖汤圆(母亲说比西北的甜)、串串香(我们连吃三天)...每天都是扶着墙回酒店。
周边游更是惊喜连连。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两千年前的水利奇迹)让做水利工程师的父亲赞叹不已;熊猫基地(全球最大熊猫科研机构)里,我们三个大人像孩子一样对着滚滚傻笑。三星堆的神秘青铜,更是让我们惊叹不已。
这一趟成都之旅,和父母一起度过了非常愉快的时光,感受到了成都独特的魅力,品尝了众多美食。但也产生了两个小疑问
第一问:成都独特的喝茶和午休文化。随处可见悠闲自得的成都人,他们都不用上班吗?(以前的老板说,成都分部的同事上班上着上着就看不见人了)是不是真的
第二问:成都老茶馆里常见的"三件套"——盖碗、铜壶、竹椅,这种独特茶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作为相连的隔壁省份,文化差异竟如此之大。
一·附上我们的行程攻略,供大家参考
Day1:抵达与慢适应
中午抵达成都双流机场,乘坐机场大巴直达春熙路附近酒店(选择春熙路因交通便利,餐饮选择多)
下午在酒店休息,适应成都湿润气候(相比于甘肃的干燥,成都真的太潮湿了)
傍晚步行至太古里,简单游览后品尝"陈麻婆豆腐",父母对麻婆豆腐的麻辣接受度超出预期
Day2:市区文化初体验
上午:武侯祠(门票50元/人,60岁以上半价),请讲解员深度解读三国文化(150元/次,值回票价)
中午:锦里小吃街午餐(推荐三大炮、糖油果子,避坑网红冒菜)
下午:锦里茶馆看川剧变脸(父母最爱环节,28元/人含茶位)
晚上:酒店附近"蜀九香"火锅(选择鸳鸯锅,父母偏爱菌汤锅底)
Day3:熊猫之旅与古街漫步
上午:熊猫基地(门票55元,观光车10元/人,一定要早到!)
下午:宽窄巷子(免费)体验采耳(30元/人,父亲觉得超值)
Day4:都江堰水利奇迹
高铁犀浦站→都江堰(10元/人,30分钟),打车到景区(20元)
都江堰景区(门票80元)请导游讲解(200元/次,水利原理讲解让父亲频频点头)
下午:灌县古城闲逛,品尝张醪糟(连吃两碗都吃不够)
Day5:三星堆探秘
成都东站汽车站→三星堆直通车(35元/人,1.5小时)
三星堆博物馆(门票72元,讲解器20元/个,神秘青铜文化震撼全家)
晚上:回市区吃继续品尝成都小吃
Day6:返程前的回味
上午:人民公园鹤鸣茶社体验早茶(父母与本地老人聊天最开心的时刻)
下午:购买伴手礼(推荐闻酥园糕点、火锅底料)后返程
二·实用信息汇总
1. 交通:
市内:地铁、公交很方便,滴滴打车(比出租车便宜)
跨市:高铁、景区直通车,包车等
适老提示:成都地铁升降梯标识不明显,建议多问工作人员
2. 住宿:
推荐春熙路附近。或者武侯祠附近民宿(带厨房可煮粥,适合肠胃敏感的老年人)
3. 门票:
所有景点60岁以上老人凭证件享半价优惠
建议提前1-3天在"成都景区直通车"微信小程序购票
4. 美食红黑榜:
红榜:廖记棒棒鸡(无骨凤爪)、洞子口张老二凉粉(甜水面)、西月城谭豆花
黑榜:锦里/宽窄巷子的"网红冒菜"(价高量少)、景区门口的"老字号"(多山寨)
三·带父母(或者老年人)出行的特别提醒
节奏控制:每天只安排1个主景点+1个备选,午休必备
饮食过渡:火锅避免太辣,可从钟水饺、龙抄手等小吃逐步适应
应急准备: 随身携带蒙脱石散(防腹泻)、酸痛贴膏(应对潮湿引发的关节痛)
文化预热:行前看《三国演义》经典片段和熊猫纪录片,提升游览代入感
这趟旅程让我意识到,带父母旅行不仅是景点打卡,更是理解他们身体局限与精神需求的过程。
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用她的巴适与韵味,给我们这些西北人留下了太多美好记忆与未解的疑惑。或许,这正是成都的魅力所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