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州市冯园村
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七,实际功绩当进前三;颍川一派的“带头大哥”,谦逊低调的“大树将军”;唐宋等历代武庙的常客,功高而上下一心的典型。
走中原看陵墓古迹,知过往窥王朝兴替,大家好,我是颍右郎,这里就是孟州市冯园村,据传的“咸阳王”冯异冢。

村内古树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今宝丰县)人,生年不详,好读书精兵法,原为莽朝监五县之郡掾,更始元年(公元23年)归附刘秀,在刘秀饱受怀疑而雪藏洛阳的最困难时期,为刘秀献计争取到持节镇慰河北的难得机会,奠定了“位面之子”一统中华之基。
其后在河北理冤结、恤鳏寡、明黜陟的罢王莽苛政,暗观长吏、细列同异的为“铜马帝”甄别人才,得到了燕赵大地的广泛好评。
更在“王朗撵刘秀”的至暗时刻,“饶阳豆粥、南宫麦饭”的君臣同心,王朗灭后因功得授“应侯”之高封。

此后镇守孟津,攻取上党、成皋数县,离间更始帝麾下的朱鲔、李轶,成为和平收复洛阳之契机,后有“畏天知命”之典故。
建武二年(26年)春封“阳夏侯”,顶替作战不力的邓禹,作为统帅前去平定关中,次年封“征西大将军”,留“披荆斩棘”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等中华成语。
建武六年(30年)征讨陇右,再立不世之功,建武十年(34年)病逝于军中,谥号“节侯”。
在雪藏洛阳及镇慰河北的刘秀起家之初,冯异所起作用似乎比邓禹更大。
性格极似刘秀,战略不输邓禹,战绩强于吴岑,只所以位列第七,可能和颍川派主要人物的大多早逝有关。
冯异深悉为将之道,精通为政之要,又善于团结同仁,极为谦逊低调,活脱脱的一个小刘秀,所以才得“魔法师”“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的超级信任,历代史书极力褒扬的典型。

文保牌
聊完正史,来个探讨题:东汉初年“云台二十八将”的老家河北、颍川、南阳,恰好都是东汉末年“黄巾之乱”的重灾区,何也?!

村东的冯异冢
契潮(吴瑜):兵法精攻守,民心慰寡孤。祸福何所惧?“大树”卧“桑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