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乡县城北行,一路上峰回路转,万山叠翠,风光美不胜收。穿过七里坪,前面就是夏馆镇了。
夏馆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景色秀美,物产丰饶,为内乡的北方名镇。

夏馆镇因何而得名?
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大战时,封夏侯惇为河南尹,让他驻守后方,以防荆州的刘表,刘备偷袭许都。夏侯惇便在此设立馆驿,驻扎军队,训练士卒。
夏侯惇与吕布作战时,左眼被乱箭射中,留下了拔箭噬睛的故事,从此成了独眼将军。
夏侯惇不仅是一员猛将,更是一位重视民生的良吏。他做陈留太守的时候,亲自负土,率领将士们修筑陂塘,种植稻谷。曹操因此才升他为河南尹,把守卫许都,足兵足食的重任交给他。
夏侯惇为政一方,不忘造福百姓,他离任后,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便把地名改为夏馆。
可见,夏馆镇已经有近二千余年历史,比内乡县城的历史更悠久。
时值盛夏,我路过夏馆,只见群山环抱的镇区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前行之时,忽然发现一座高大的四柱三门石牌楼矗立街中,便停车前去探视。

牌楼上面嵌有“山珍城”三个大字,寓意此地出产香菇,山茱萸等特产和珍贵的中药材。前些年五一节期间,我在宝天曼游玩,见当地人采摘一些草根,和蒲公英根差不多大小,说炖肉吃可以防耳鸣,促进微循环,遗憾的是我忘了叫什么名?

牌楼两边还刻有两幅对联,短短两联竟然写尽了当地的人文自然胜景,道出了夏馆丰厚的文化意蕴。
内联为:披黄河望长江秋林胜迹熠寰宇,颂夏侯忆公明遗山乐府啸云霞。
外联为:水源湍河河积万流奔长江,山引秦岭岭托千嶂拱嵩岳。
外联巧妙点出了夏馆的地理形势,夏馆为秦岭余脉,地处伏牛山余脉,为南北地理分界线,湍河的发源地。
内联更是写尽了夏馆千秋百代的人文胜景。夏侯就是夏侯惇,晚年被封大将军,个个儿子都被封侯,如今却只留下了这个地名。
遗山是金元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元好问的自号,《遗山乐府》指的是他的词集。
元好问曾任内乡,宛县县令,任职期间,多次到夏馆秋林寺游玩,吟诗。
秋林寺旁有乌桕林,有秋林渡,每至秋季傍晚,漫山红叶,层林尽染,碧波悠悠,恍若仙境。
据说,秋林胜景曾闻名遐迩,为古代中原八大景观之一。
秋林寺遗迹就在如今的宝天曼景区附近,当年我曾翻山越岭,在山坳间找到古寺的遗址,仅发现一些断砖,瓦砾和竹林。
对联中的“忆公明”不知道是何意?
站在牌楼旁,望青山隐隐,不禁感慨,古代有多少人湮灭无闻,连那迷人的秋林胜迹也如同雨打风吹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往圣先贤,古代遗迹虽已淡出视线,而葛条爬村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化石尖,墁顶吸引无数前来。
记忆的碎片万难拾起,但前面的道路仍有无限迷人的风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