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于《彩村抗战回忆录》:
1944年八,九月间,日军为打通所谓的“南北交通线”,发起对广西的第二次入侵,由于受到我方军队的抵抗,一时间,在桂林,柳州一带胶着下来。这就是史书中所说的“桂柳会战”,日方资料称为“广西会战”。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也为了支援柳州一带的战事,鬼子从广东方面又增派近二万人,分水陆二路西进广西,会师桂平,再北上柳州与前敌会合,由此,桂平地界着受到了长达七八个月的鬼子入侵。
彩村抗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彩村,这是民国时期的一个旧名,即今天社坡镇理竹村。
彩村田多林广,水源充足,相对来说物产丰富,农作物也容易生长,所以也是一个“粮食生产基地”,“鱼米之乡”。
也正是这个原因,1944年中秋节那天,已经到达驻扎在木乐的一队鬼子,为补及军需,派出部队四出抢粮。其中一支30余人的鬼子骑兵就来到了彩村。
因为鬼子来得突然,得到消息的彩村村民慌忙出逃到周边山岭,避免了一次惨案。但仍然有一些来不及避走(主要是老人),或是种种原因错过时机的村民,被鬼子所虐杀,村中财物被洗劫。
这也是鬼子第一次到彩村。
面对鬼子袭村制造的暴行,激起彩村人民极大的愤慨。本村以莫姓人家为主,就在第二天,八月十六,莫氏族老组织起全村400多男丁在公祠开会,一致决定组织起抗日自卫队保卫家园。
彩村莫氏为主的自卫队,采用的筹备方式和周边地区的自卫队差不多,本村男人为主力,上至五六十,下至在读学生;以全村宗族祠产租谷(古代宗族的一种管理模式),为运营资金(当时存粮6万余斤),用于买枪支弹药,日常开销,抚恤等等。
九月初八,鬼子第二次向彩村进犯。
因为第一次到村时,鬼子没受到抵抗,所以这第二次来就放松了警惕。他们进入彩村周边就被彩村自卫队岗哨发现,并回报了村里。村里自卫队领导研判后,决定与敌“干一场”。马上组织起50多人前往鬼子过来的路段打伏击。
来的鬼子有20余人,就军事素养来说,还是有基础的,在被彩村自卫队袭击后,能快速作出反应,加上手上武器装备相对高端一点,彩村自卫队还不是鬼子的对手,最后让这队鬼子逃了。
八月十七,吃了点亏的鬼子不甘心失败,又出了100多人再入彩村。这一百多鬼子分成东,西,南三路进发彩村,使得彩村自卫队也只能分开迎击。
鬼子至底是占了武器装备,军事训练的光,虽然人数不占优,却也能略胜彩村自卫队一筹。最后占领了彩村。本来说鬼子要烧村的,并且已经把村里的一些草料之类堆在各家各户里,但傍晚的时候,盟军飞机来了。
盟军飞机怎么会关注到这小小的彩村,又知道这里有一场战斗呢?
其实是因为村里有人有机会向外求救,正好有莫家子弟在当时梧州的南方电话局上班,他接到老家人的求援,就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马上向盟军司令部报告。而盟军也愿意派飞机来,这就有飞机支援彩村的事了。
不过,盟军支援的飞机并没有给彩村的局势带来很大的改变,倒是这里的枪声,这里的求援信号给到了周边十里八乡, 附近盘龙(村名),理端两地的自卫队闻讯前来救援,鬼子一时间看不清我方援军具体情况,没来得及点火烧村,就只能撤出彩村,往驻点撤去。
“敌退我进”,鬼子的撤退,各自卫队就跟着追击,据目击者回忆,鬼子是带着14个担架的死伤撤退的,而自卫队也有数人在追击中阵亡(包括两位自卫队队长)。
彩村之战,这里形容的不紧张,也没体现出什么战绩,但这份抗日热情,保家卫国精神却是很值得后人所铭记的。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