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各镇文物古迹众多
小编也是个喜欢探索古迹的人
下面为你盘点东莞横沥镇历史文物古迹
喜欢古迹,喜欢探索的你,快快收藏~
01-新埠正街位于东莞市横沥镇恒泉社区新埠正街,恒泉社区居委会对面,紧邻恒泉路。由丁、香、朱、苏、周、谢诸姓(时称十兄弟)筹资兴建,开墟于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西北东南走向,有上街、下街、2条横街和牛行等,宽约6.2米,占地面积约69305平方米。新埠与横沥新墟并存,同为乡镇商业中心。抗日战争时期,横沥新墟没落,商业重心转移到新埠。现有铺位93间,为青砖墙体,高二层,前为骑楼,后为商铺,为中西结合建筑。每间铺位面阔4.4米,进深12.65米,原有四个门楼,1958年拆除。该街印证了近现代东莞横沥镇商业发展的历程。2004年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02-张坑张氏宗祠位于东莞市横沥镇张坑村旧围,始建于明初,清代曾重修。坐北向南,三间二进二廊合院式布局,总面阔12.2米,总深19.7米,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砌墙,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灰塑龙舟脊,左侧青砖墙面刻有"光绪元年合族公禁 嗣后永远不准发卖山坟 若有议卖者面斥"等文字。二进挂"永锡堂"匾,摆放张氏祖先神位。该祠堂木雕雕刻精美,对研究明清时期东莞地区及张氏家族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03-介英公祠位于东莞市横沥镇山厦村111号右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933年重修。坐南向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10米,总进深13.5米,占地面积约135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形山墙,碌灰筒瓦,灰塑龙舟脊,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头门檐下灰塑、壁画精美。二进斗拱为水泥结构。该祠堂为研究清代东莞祠堂提供了实物资料。
04-琚元公祠位于东莞市横沥镇横沥村上村13号右侧,清乾隆十二年(1747)由村人邓光宗所建。坐北向南,三间三进二廊二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11.1米,总进深36.7米,占地面积约407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镬耳山墙,碌灰筒瓦,灰塑龙舟脊,琉璃瓦当、滴水剪边。祠堂前建有围墙。头门红石门框,挂匾"琚元公祠",落款为二零零五年重修,挂"昭武都尉 康熙丙子科邓琚元岁次吉旦"。二进前挂"贡元"匾,后挂"济美堂"匾,三进供奉横沥村邓氏十四世祖琚元公及其子牌位。琚元公,名坤瑶,字琼叔,号琚元,乃昌公之次子,为国学生,诰增昭武都尉。该祠对研究清代东莞地区祠堂及横沥村史、邓氏家族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05-广通公祠位于东莞市横沥镇山厦村63号对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918年重修。坐东向西,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9.7米,总进深19.3米,占地面积约187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形山墙,碌灰筒瓦,陶塑博古脊,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卷棚廊。头门前檐两侧设塾台,门额阳刻"广通公祠",檐下彩绘壁画,陶塑屋脊有"民国七年立"、"石湾均玉造"款。该祠木雕、陶雕、壁画精美,对研究清代东莞地区祠堂及山厦村史、张氏家族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06-荫棠家塾位于东莞市横沥镇水边村平巷村小组左侧,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是集私塾和家祠为一体的建筑。头门前檐廊两侧设花岗岩塾台,门额阴刻"荫棠家塾",檐下人物壁画栩栩如生,封檐板戏剧人物木雕及檐头石雕精美,屋脊陶塑人物逼真,有"石湾沙头街"、"吴奇玉店造"款。该家塾是吴世昌以父荫棠公名而建,荫棠公为水边吴氏二十四世祖。
07-半仙山朱氏宗祠位于东莞市横沥镇半仙山村大围,始建于明代早期,曾于1984、1989、2008年重修。头门匾额为"朱氏宗祠",两侧对联"鳌塘宗派 鹿洞家风",进门屏风上挂"祗承"木匾。二进挂"敦本堂"匾。三进供奉朱氏历代先人牌位,挂匾"思成"。该祠堂为半仙山开村始祖朱敬斋主持筹建。2004年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08-半仙山景林公祠位于东莞市横沥镇半仙山村大围朱氏宗祠左边,建于清代,清同治十一年(1872)、2008年维修,为纪念朱氏十一世祖(或十二世祖)景林公而建。该祠堂木雕、石雕、壁画制作精美,为研究清代东莞地区祠堂提供了实物资料。2004年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09-景辉公祠位于东莞市横沥镇半仙山村大围,建于清代,是为纪念朱氏十一世祖(或十二世祖)景辉公而建,景林、景辉为兄弟。头门匾额阳刻"景辉公祠"。二进原供奉景辉公牌位。2004年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10-汝光家塾位于东莞市横沥镇田头村192号右侧,建于清代,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重修。头门屋脊陶雕精美,有"民国拾捌年"、"石湾吴宝玉造"落款。汝光为粤陈氏八世祖,悦可公次子。
11-兰田别墅位于东莞市横沥镇田头村泰岗圩89号,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开侧门入,正门有一小天井及照壁,侧门红砂岩匾阳刻"兰田别墅",上款为年款,下款为署名落款,主体建筑金木雕檐板,卷棚顶前廊,斜撑硕大。该建筑木雕、灰塑、斗拱制作精美,是研究清代民居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2004年被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12-子瑯公祠位于东莞市横沥镇半仙山村大围,清代为纪念子瑯公而建,2008年重修。坐北向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头门红石匾阳刻"子瑯公祠";木雕、石雕、壁画制作精美。2004年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13-酉山公祠位于东莞市横沥镇半仙山村大围景林公祠左边,清代为纪念朱氏十二世祖(或十三世祖)酉山公而建,同治十一年(1872)、2008年重修,头门红石匾阳刻"酉山公祠"。二进原供奉酉山公及其子孙牌位。该祠堂木雕、石雕、壁画制作精美。2004年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14-水边庙堂位于东莞市横沥镇水边村376号右前方,始建于清代,1918年重修。坐东向西,三间三进二廊合院式布局,总面阔8.6米,总进深15.5米,占地面积约133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镬耳山墙,碌灰筒瓦,灰塑博古脊,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头门檐下壁画人物为八仙,绘制栩栩如生,有"戊午年重修"年款。封檐板及檐头戏剧人物木雕、石雕精美。二进为拜亭,左右分列两廊。三进为正堂,供奉洪圣大王。对研究清代东莞地区庙堂及其民间神灵信仰习俗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15-叶祯公祠,原名"协祯公祠",位于东莞市横沥镇半仙山村大围,清代纪念协祯公而建,协祯公为朱氏十六世祖(或十七世),2008年重修。坐北向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形山墙,碌灰筒瓦,灰塑龙舟脊,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重修时瓦面和屋脊均改为绿琉璃)。2004年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更多东莞历史文物古迹,正在更新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