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难看吴头
日前,受邀参加“回望毛纺历史影像展”,地点就在【嘉禾1912陈列馆】,此次活动,同时了却了我参观嘉禾1912陈列馆的愿望。
馆内陈列的嘉兴南湖染织厂老照片与旧物及厂史资料,让我想起了该厂的点点滴滴,那些往事便重现于我的脑海中。
嘉兴南湖染织厂,嘉兴人习惯叫南湖布厂,前身为培利布厂,建于1912年。初期属于“官督商办”性质,即由商人出资,政府委派官员来管理。
后几经易主,改称嘉禾布厂、嘉禾染织厂和利济布厂,解放后,公私合营更名为嘉兴南湖染织厂。培利布厂厂址选在西河街,1949年后为纪念新政权,西河街与柴场湾合并叫解放路。
如果真要论资排辈,南湖染织厂绝对是嘉兴近代工业最早建立的“老大哥”,毫不客气地讲,嘉兴引以为傲的纬成(绢纺)厂与民丰厂在它面前只能算是小弟弟,都得服帖地尊称它为“前辈”。
以前,民族工业落后,穿的基本上是蓝印花棉布。
小时候,我们自嘲为“土布衫”,粗糙、单调、易损又难看。工业化生产的“洋布”经久耐用,在市场上难得一见,是需要凭布票才能供应的紧俏商品。
我对南湖布厂的第一印象,是地处拥挤的老街、斑驳的厂房,还有嘈杂的织布声。
参加工作后,因联系该厂的保险业务,我才真正走近它,对这家厂子有了初步的了解。
据有关资料介绍:南湖布厂为国有中型企业,曾是浙江色织布外销专业厂家。为嘉兴首家企业集团,1988年获自行进出口权,色织布90%以上外销。
产品远销英、美、澳和前苏联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四方牌”凹凸提花双面绒布和“娃娃牌”漂织蓝边双面绒,均为部优产品,是嘉兴的创汇大户。员工高峰时有一千多人,规模不小。
在南湖布厂打交道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不少人,如胡培建、薛三喜、俞容明和徐伟等厂长,财务闻科长、沈伟民科长和会计王春明,保卫科小傅,以及金阿毛车队长等等。通过他们,替同事、朋友买过出厂价的床单被套等。
当然,最开心的就是我儿子出生的时候,找领导批条子,从厂里弄来一些处理的绒布边角料,回家给婴儿做了尿布片,舒柔又吸水。在尿不湿出世之前,那可是“奢侈品”。
我清楚地记得,1992年,经人民银行嘉兴分行批准,地处望吴桥老银行嘉兴金融市场证券交易营业部人山人海,踊跃抢购南湖布厂企业债券的情景。
那是南湖布厂开创了嘉兴企业直接融资的先河,发行债券规模300万,期限3年,年利率10.5%。那时证券部负责人便是现在经常写文章的愚人老师,一个热心文史研究的领导,馆内两张债券就是他捐赠的样品。
非常可惜,这个创造了嘉兴现代工业多个“第一”的百年老厂,与许多国企类似,受困于经济转型与市场化改革的冲击,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制约,最终破产倒闭,成了嘉兴人永远的记忆。
如今,值得欣慰的是,在热心企业家沈洪林和众多老南布人的支持下,它以民间纪念馆的形式展现于世,可见念想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END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