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这个名字,第一次是在歌曲里听到的。为什么从“我不愿走进你”,到“多么地喜爱你”,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大油泡,是新疆克拉玛依市为纪念油田开发历史而建造的大型不锈钢雕塑,位于克一号井景区石油纪念广场,高15米、最大直径28米,设计灵感源自黑油山自然油泡形态,建成后成为城市地标和工业文化象征。

“采油树”是自喷拼和机采井等用来开采石油的井口装置,用于控制和调节油井的油气生产,所谓采油树,就是在采油井上树起一根主干,上面枝生各种仪表,石油人习惯地把这套采油设备称为“采油树”,主要包括两翼、地面安全阀、四通、油嘴、主阀、清蜡阀门等主要构件。
1955年10月29日,克一号井完钻喷出工业性油流,克拉玛依油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发现和开发建设的第一大油田。1982年10月29日,为纪念一号井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卓越贡献,克拉玛依市政府为该井树立纪念碑,成为克拉玛依油田的象征。

游梁式抽油机

开拓者雕塑

黑油山景区

黑油山,位于成吉斯汗山鹿是克拉玛依油田的露头。因原油长年外溢凝结成沥青丘,高13米,面积0.2万平方公里,1906年发现並载册。物油质为珍贵低疑油,解效后经勘探开发建成我国第一个大油田而闻名中外。

如果说石油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那么黑油山就是这条命脉的活化石博物馆。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景点,更是一个地质奇观和工业文明的缩影。

跳跳泉,是黑油山景区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油泉,因为它冒的泡泡最多并且最明显,我们可以在它周围的油层区域跳一跳,通过振动压力传导作用,油泉中间的泡泡会越冒越多。
到了这里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富得流油”。


黑油山地窖

地窖油田勘探开发初期,解决职工居住和生产、生活急需,1955年1号井出油后在黑油山附近挖盖了一批地窖。60年代,随着矿区一批永久或半永久性建筑的建成,油田原有的地窖也逐渐废弃。

克拉玛依博物馆


新中国第一大油田·克拉玛依

1907年,新疆地方政府派人携带采集于新疆各地的原油样品,到俄国工厂化验,结果独山子油质最佳。1909年由新疆商务总局筹银30万两,在独山子开凿第一口油井,开启了新疆近代石油工业之先河。

石油工作者使用过的勘探工具、仪器设备

各个石化炼厂制出的成品油彩样

1960-1961年,共抽调5600余名干部、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大庆石油会战,包括成建制的地质队、钻井队、采油队等,是大庆石油会战的主力部队之一。大庆会战树立的“五面红旗”之一,就有来自新疆石油管理局的钻井队队长马德仁。

《克拉玛依之歌》是1958年由吕远作词、作曲,吕文科在1959年首唱的一首歌。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民族风格浓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摘掉贫油帽子的喜庆局面,很多人也是因这首歌了解了克拉玛依市,唱着这首歌由四面八方支援克拉玛依。

歌中给出了答案:当年不愿走进你,是“没有草也没有水,鸟儿也不飞”、“没有人迹”;如今爱上了你是因“遍地是绿树高楼红旗,密密的油井像无边的红地”,克拉玛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