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骄阳似火,由中共武昌区委宣传部、武昌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武昌区图书馆承办,湖北省图书馆支持的“走读武昌·长江文化”文旅融合阅读系列推广活动,带领小读者们走进沙湖公园,开启了一场生态文化探秘之旅。
孩子们来到碳中“盒”花园,惊喜地发现地上像积木的地砖竟是塑料瓶制成。老师介绍,这些地砖采用“再生塑料加竹木纤维”工艺,还能透水收集雨水浇灌花草。有个小读者说:“垃圾也能变有用东西,太神奇啦!”
阳光透过光伏板凉棚洒下光影,老师指着太阳能供电的路灯和灌溉系统说:“这些都是太阳公公的功劳。”孩子们看着转动的风向标,慢慢理解了“双碳”是让公园“呼吸”的魔法。家长们在交流中感慨:“当孩子说‘以后不乱扔塑料瓶了’,就知道这场行走已在他们心里种下环保的种子。”
走进千湖生态微景观展示区,人工湿地的水流经菖蒲根变得清澈,生态护坡的苔藓像绿毯锁住泥土。老师比喻:“水草是湖泊清洁工,石头缝是小鱼的家。”孩子们恍然大悟:“保护长江,就是让每滴水都有干净的家。”
讨论环节热闹非凡,有小读者拿出湖泊保护资料说:“我们要少排脏水,多种水生植物。”这一建议立刻得到响应。大家意识到:水资源保护从来不是孤立的行动,沙湖的一汪清水与长江的奔腾浪涛紧紧相连,我们对城市湖泊的珍视,正是守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的基石 。
“快!这是中华鲟的碎片!”“长江流域图还差西南角!” 沙湖公园的树荫下,四组小读者展开紧张的拼图闯关。孩子们举着“长江流域地图”碎片寻宝,围着濒危鱼类图谱讨论,“原来长江流过这么多地方,我们只是其中一站。” 一名小读者在走读手册中写道。这场游戏让抽象的 “长江保护” 变得具体可感 —— 正如大家总结的:“每块拼图都是一份责任,只有拼在一起,才能看见完整的长江。”
荷塘边,看着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听老师讲荷花净化水质、象征高洁。有孩子说:“荷花是保护湖水的小卫士,我也要像它一样。”
来到湖北省图书馆少儿活动厅,在“荷韵悠长”植物课堂上,孩子们通过形象直观的PPT,了解到荷花与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关系,大家动手制作荷花扇,有的画荷花与波浪,有的写“守护碧水”,墨香与荷香交织间,完成了一次自然认知与文化表达的双向奔赴。家长说:“原来最美的生态诗,藏在荷花的生长里,也在孩子的画笔中。”
此次“走读武昌”阅读活动,小读者们在实践中感悟到:保护长江就在身边,在沙湖荷花、再生地砖里,在我们守护的决心里。环保的真谛,在于看见 “一滴水” 与 “一条江” 的命运共生。未来,武昌区图书馆会继续带大家领悟环保真谛,让今天节约成明天资源,让现在守护成未来生态。
(通讯员:朱晨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