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河堤,恍惚间仿佛能看见晨雾里踏破水面的马蹄正从河底腾跃而出,刀光劈开的寒影还在波涛中闪烁,这流淌千年的滹沱河水,每一道波浪都是历史的刻刀,铭记下峥嵘岁月与青春壮歌。
而在这浪花与硝烟交织的历史烟波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抗日战争中齐计三、齐子才兄弟的故事,他们在抗日烽火中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城墙。他们的事迹,像滹沱河畔悲壮的民族长歌,激荡人心。
滹沱河。 焦文格摄
一
平山,北倚紫荆关,西临娘子关,恰似太行山中麓东段的一颗明珠,镶嵌在滹沱河畔。
自古以来,这片土地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目睹了无数金戈铁马、烽火硝烟,历史在这里层层积淀。
滹沱河,这个来自山西省繁峙县的不羁旅者,一路奔腾跌宕。或许是长途奔波的疲惫,抑或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眷恋,当它踏入平山的地界,河道便瞬间开阔起来。原本狭窄湍急的水流,在这里变得宽广而舒缓,宛如一位风尘仆仆的行者,终于卸下行囊,舒展身躯,向这片温厚的土地敞开了怀抱。
坐落在滹沱河南岸的平山县川坊村,是一个恬静而美丽的村庄。它原名“船房”,悠悠岁月里,很多村民世代以打鱼为生,平静的日子似河水般缓缓流淌。然而,抗日烽火熊熊燃起,这里走出的一对同胞兄弟,书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抗日传奇。
1911年2月,滹沱河畔的晨雾还未散尽,一声清亮的啼哭声划破寂静,齐计三出生了。二十年后的1931年,年轻的齐计三怀着满腔热血,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他先后担任平山县委宣传委员、平山县城东区区委书记、获鹿(今石家庄市鹿泉区)县委书记、建屏(旧县名,由原属于获鹿、平山、井陉、正定四地的各一部分区域组成)县委书记等重任,成为当地革命事业的重要人员。
1932年,在弟弟齐计三介绍下,哥哥齐子才怀着炽热的报国之心,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对敌斗争,先后担任平山县城东区区委书记、建屏县委敌工部长、建屏县委组织部长、获鹿县委副书记兼民运部长等。兄弟俩将自己的命运与抗日救国、民族存亡的使命紧紧相连。
七七事变的炮火,震碎了山河安宁,兄弟二人挺身而出,深深扎进敌占区。他们踏上沾满露水的乡路,顶着呼啸的寒风,穿梭于平山县城周围及获鹿正太路北的村落之间。每到一处,他们总以激昂的话语点燃群众心中的抗日火种,挨家挨户动员,深夜油灯下组织会议,将零散的力量汇聚成坚不可摧的抗日洪流。
建屏县处在晋察冀军区前哨,在抗日战争中成为坚强壁垒。齐计三担任建屏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期间,他们兄弟带领抗日武装突袭据点,炸堡垒,端炮楼。面对奸特、匪霸,他们毫不留情,凭借一身肝胆与过人谋略,在抗日烽火中率领军民奋勇杀敌。在被黑暗笼罩的敌占区,他们用勇气与智慧,在滹沱河畔燃起了抗日烽火。
日军的坦克履带碾过麦田,据点的探照灯割裂夜空,拉锯战的炮火将村庄炸得支离破碎。然而,在这血与火的炼狱中,齐子才、齐计三兄弟的身影如淬火的刀刃,在暗夜里划出刺目的寒光。
他们是滹沱河的儿子,深谙故土的每一道沟坎。岁月冲刷着建屏县的断壁残垣,却冲不淡兄弟俩在滹沱河畔刻下的英雄壮举。他们让侵略者明白,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总有不屈的灵魂如河堤般伫立不退。如今,漫步河畔,风掠过苍茫的芦苇荡时,仿佛仍能听见当年的厮杀声。
齐计三、齐子才烈士纪念碑。 资料片
二
1942年2月22日子夜,寒风如刀,齐计三带人深入井陉县段庄村开展征兵工作,被汉奸告密,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密集的枪声扯破天际,他望着身旁并肩作战的战友,眼神坚定如铁,毫不犹豫地选择坚持到最后,掩护他们撤离。齐计三奋力还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屏障,一次次击退敌人疯狂的进攻,为身后的同志劈开一条通向安全的道路。
在他的掩护下,众人拼尽全力撕开包围圈,奔至村东坟地。齐计三毫不犹豫地转身,将自己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只为给更多同志争取撤离时间。混乱中,他与战友们失散,孤身一人退入了一条胡同。此时的他宛如被困的雄狮,却依然沉着冷静,用手中的驳壳枪精准地阻击敌人。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头部,刹那间,鲜血染红了脚下这片挚爱的土地。
年轻的县委书记齐计三,31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悲壮的一刻。
滹沱河水呜咽着,齐子才跪在弟弟齐计三的葬礼上,指尖深深插进泥土。齐计三那张总带着刚毅微笑的面容,此刻永远定格在冰冷的遗照里。
为悼念这位为国捐躯的年轻县委书记,中共建屏县委、县政府,在滹沱河北岸的七汲村搭设庄严肃穆的灵堂。中共北岳区党委的挽词准确书写下他的一生英气,慰藉烈士英魂:“为国牺牲堪称民族烈士,献身革命不愧共产党人!”
追悼会现场,人群如潮水般从滹沱河两岸涌来。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青年们紧握着拳头,孩子们攥着自制的小白花,眼里燃烧着复仇的怒火。当主持人哽咽着念出烈士生平,啜泣声顿时如潮水般湮没整个灵堂。
“为计三同志报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呐喊声此起彼伏,这惊雷般的怒吼,是滹沱河的血性召唤,更是千万同胞用血泪凝成的战斗誓言。
齐子才目睹过太多支离破碎的场景:昔日炊烟袅袅的村落沦为焦土,熟悉的乡亲倒在日军刺刀下,并肩作战的战友在炮声中英勇捐躯……
回到滹沱河南岸的齐子才彻夜未眠。记忆里的滹沱河总在翻着浪花,恍惚间,他又看见月光下那个身着灰布军装的年轻身影。每次执行任务,齐计三总能带着一身尘烟安全归来……多少次,兄弟相见,齐计三总带着爽朗的笑声说:“等赶走侵略者,(咱)就坐在河边喝最烈的酒,看最圆的月!”可如今,滹沱河流淌不息,却再也等不到那个踏月而归的英雄。
齐子才的思绪被拽回到那个血色寒冬,他又想起与齐计三一起锄奸的往事。
1937年,平山县城被鬼子占领,一直伪装抗日的几个反动分子公开投敌,当了汉奸,捕杀抗日干部,破坏我党组织。城东区区委组织委员左思敬、区联络员王献瑞等多位同志相继被捕牺牲,使我抗日力量遭受严重损失。
枪声撕裂死寂的清晨,溅在黄土上的鲜血迅速凝结。上级决意锄奸的命令传来时,齐计三与齐子才在昏暗的油灯下铺开地图,指尖沿着河流走势划出隐秘的弧线,那是专为豺狼设下的罗网。
深夜的梆子声敲碎寂静,齐子才率领游击队员翻过平山县城高高的城墙,星光掠过手中的枪管,映出他们眼底跳动的复仇之火。齐子才和游击队员以敌人的贪婪为饵,将汉奸诱入县城东关的老字号饭庄,为惨死在他们手中的抗日干部讨还了血债。
此刻,齐子才仿佛看见弟弟在芦苇深处转身,腰间的手枪闪过最后一道微光,便永远沉入了滹沱河的浪涛。“不把鬼子赶出中国,我齐子才誓不为人!”他对着滹沱河怒吼,声浪惊起一群寒鸦。
压抑许久的呜咽从喉间迸发,似困兽的低吼,带着无尽的不甘与决心。齐子才攥紧拳头,狠狠砸向地面,指节在碎石间磕出斑斑血痕,却浑然不觉。
齐子才的目光变得更加坚毅,眼中燃起复仇的火焰。
三
暮色如墨,悄然笼罩着平山县城,青砖灰瓦间,暗潮汹涌。
齐子才伫立窗前,凝望这被阴霾笼罩的故土,眼神坚毅而深邃,心中已然勾勒出与敌周旋的精妙棋局。
当时,特务汉奸胡艮祥、王敬两人为虎作伥,帮助日本军队搜集情报,在平山县城肆意妄为。但这两个汉奸又十分狡猾,如同潜伏的毒蛇,令人难以近身,消灭他们很不容易。
齐子才深知,直面强攻绝非良策,唯有智取,方能将这两颗毒瘤连根拔除。在昏暗的油灯下,他与敌工部的同志熬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反复研究对策。泛黄的纸张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收集来的情报,他抽丝剥茧般,探寻着敌人的弱点与破绽。经过漫长而细致的调查,他们终于摸清了敌人的底细。
“有了!”齐子才重重地将拳头砸在桌面,一个借刀杀人的巧妙计谋在他心头形成。他决定利用敌人内部的猜忌与矛盾,给胡艮祥、王敬编织一张无形罗网。齐子才发动几个被胡艮祥、王敬压榨过的伪军,将一封封“状子”送往驻扎在石家庄的日寇部队。那些精心撰写的文字,“控告”着胡艮祥、王敬是八路军安插的内应,还煞有介事地提及人证物证。
与此同时,他暗中指示早已打入日军宪兵队的地下党人丁喜等同志,在敌人内部推波助澜。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与智慧,丁喜等人巧妙配合,让这出“大戏”更加逼真,使得日寇在真真假假之间,如坠迷雾,难辨虚实。
终于,驻扎在石家庄的日本宪兵队头目按捺不住心中的疑虑与怒火,亲自率领一队人马,风驰电掣般抵达平山。当胡艮祥、王敬等人还沉浸在自己作恶多端的得意中时,冰冷的手铐已锁住了他们的手腕。他们被送往了审讯室。
齐子才这一巧妙的计策,不仅成功铲除了两个恶贯满盈的汉奸,更如一声惊雷,震慑了敌人的反动气焰,让那些妄图与人民为敌的汉奸走狗心生畏惧。
滹沱河水悠悠流淌,倒映着岁月的沧桑。齐子才带领战友们,驰骋在河畔,在一场场看似悄无声息的交锋中,书写下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动人故事。
1945年,初夏的阳光洒在滹沱河畔,但却融不化硝烟凝成的阴霾。这是至暗时刻,亦是破晓前夕,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
此刻,日寇仍如垂死挣扎的野兽,盘踞在平山县城及周边村镇的据点,进行最后的抵抗。平山城东的蒲吾镇据点,阴森的炮楼如同插在大地上的毒刺。里面驻守的一连伪军中,为首的伪连长因总爱挎着双枪,被人们唤作“何二把”,又因他行事鲁莽,人们背地里都叫他“何二虎”。
昏黄的油灯将众人的身影映在斑驳的墙上,会议桌上铺满了地图与情报。经过激烈的讨论与对形势的精准研判,大家一致决定:对这股伪军,攻心为上,争取劝降。这个艰巨而危险的任务,落在了齐子才肩上。
齐子才深知,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先通过蒲吾镇伪组织人员,给何二虎送去亲笔信。信中,他以恳切的言辞,剖析投降与顽抗的利害关系,还明确提出优厚条件:投降后既往不咎,若参军保留原武器,若想回家便发放路费。
然而,生性多疑的何二虎并不相信,他狂妄地提出无理要求,要八路军指挥员亲自到堡垒谈判。
面对这近乎挑衅的要求,齐子才没有丝毫犹豫。他整理好衣襟,孤身一人,向着那危机四伏的堡垒走去。踏入据点的瞬间,空气仿佛凝固,四周投来或警惕或好奇的目光。齐子才却神色自若,他深知,此刻自己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关乎着劝降的成败。
在堡垒内,齐子才没有急于与何二虎交锋,而是先发动伪军士兵,他用朴实而真挚的话语,诉说着日寇的暴行,讲述着抗战胜利的曙光,唤醒了士兵们心底的良知。那些长期被压迫、被裹挟的伪军士兵,眼中渐渐泛起光亮,开始对何二虎的顽固产生不满。
当与何二虎正面谈判时,齐子才不卑不亢,以理服人。他从国际局势谈到国内抗战形势,从伪军的前途谈到百姓的期盼和民族大义,字字句句,如重锤敲击。与此同时,何二虎看着士兵们充满期待的眼神,终于动摇了。
最终,在众人的压力与齐子才的劝说下,何二虎选择弃暗投明。随着一声令下,这个连的一百二十多名伪军,带着两挺轻机枪、九十多支步枪,整齐列队,向着八路军的阵营大步走来。
一场惊心动魄的劝降行动,终在齐子才的果敢智谋下落幕。他单刀赴会,踏过荆棘的险途,穿越四伏的危机,以无畏之姿深深触动和感化了何二虎和他的部下,壮大了八路军的有生力量,也在全民族抗日战争精神感召下,争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
日寇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抢夺胜利果实,发动了内战。1946年12月1日凌晨,时任中共获鹿县委副书记的齐子才途经东焦村西时,突然与进入解放区骚扰的国民党反动武装还乡团遭遇,被残忍杀害。
如今,滹沱河畔的川坊村头,齐计三、齐子才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巍巍矗立,接受着后人的致敬和思念。
岁月悠悠,滹沱河畔的长风,仍在轻声歌唱着抗日兄弟齐子才、齐计三的英勇故事。他们的名字,也早已化作璀璨星辰,永恒地镌刻在人民心间。(邢建军)
(感谢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大力支持)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