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第十年,手机里还存着妈妈腌咸菜那口老坛的照片,却再也吃不到那个味。
菌子、豆腐果、热干面,这些词在社交平台刷屏,可真正让屏幕背后的人眼眶发热的,是味道背后再也回不去的坐标。
云南人把雨季进山捡菌当成日常,外地人却把这事写进旅游攻略。
当地老人提醒,每年因误食毒菌进医院的外地客超过两百例,真把山当超市,代价不小。
四到六月,四川龙泉山的鸡枞菌像排队冒头,村民清早五点打手电上山,两小时就能捡满一筐。
下山直接卖给收菌贩子,一斤八十到一百二,比打工一天赚得多。
陕西汉中的桑葚熟得低调,乌紫的果子挂在路边没人摘。
当地小孩把桑葚当零食,外地人拍照打卡,同一棵树,两种用途。
吉林白山的肉灵芝被传得神乎其神,其实学名就是太岁,泡水里会长大,有人当宝,有人嫌腥。
当地林业局提醒,买卖野生太岁涉嫌违法,别轻易掏钱。
贵阳恋爱豆腐果用酸汤点卤,外皮焦香,蘸辣椒面吃。
摊子摆在小学门口,放学铃一响,小孩把零花钱全砸进去,老板一天能卖五百串。
广东早茶里的糯米鸡,荷叶包得严实,拆开后糯米吸满鸡油。
老广习惯配普洱解腻,外地人嫌油腻,一口下去就投降。
湖北热干面的芝麻酱香来自石磨慢碾,碱水面过滚水再拌,吃太快容易噎着。
当地交警早上执勤前都要来一碗,说是提神又扛饿。
山东鲁西南的鸡蛋蒜,把煮熟的鸡蛋和蒜瓣一起捣碎,抹在热馒头里,蒜辣混着蛋香。
老人说过去下地干活带这个当午饭,耐放又顶饱。
宿迁方言把蹲叫jue,吃饭叫尅饭。
外地女婿第一次上门,听丈母娘喊尅饭,以为要打架,闹了笑话。
方言像密码,听懂就过关。
河南话夸姑娘齐正,夸小伙半大孩儿,音调拐个弯,亲疏立现。
有在郑州打工的南方姑娘学会后,回家跟爸妈说,爸妈一句没听懂。
山西人夸人厉害说年货,夸事靠谱说矩阵。
网友调侃这方言像程序代码,本地人秒懂,外地人懵圈。
远嫁武汉的河南姑娘,每次回娘家要坐六小时高铁。
她学会做胡辣汤,却总调不出妈妈的手艺。
后来她把过程拍成视频,播放量破百万,评论区全是想家的眼泪。
广东三代人周末固定茶楼聚会,老人点虾饺,中年人喝茶,小孩玩手机。
结账时长辈抢着买单,小辈偷偷把单买了,老人嘴上骂浪费,脸上笑开花。
有人在头条写山东老家的回忆,写到父亲带她去齐河赶集,写到父亲去世后再没回去。
文章没提想念,却句句是想念。
味道、方言、旧照片,都是坐标。人越走越远,坐标越来越清晰。
你手机里存着哪张和家乡有关的照片?发出来,让同样在外的人有个地方可以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