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由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师生团队联合贵州日报组成的校媒融合调研组,走进贵阳修文桃源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山水交融的秘境中实地感受峡谷激流带来的清凉刺激。
当日,该景区迎来了一波客流高峰,6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往景区,在峡谷河道中感受白浪翻滚带来的刺激与清凉。
游客在桃源河景区体验水上项目
“漂流体验非常震撼,特别是魔幻洞段如同穿越童话世界。”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桃源河景区已累计接待漂流游客超9万人次,25岁以下年轻游客占比超过80%,省外游客比例突破70%。
凭借沉浸式“魔幻漂流”这一现象级IP的带动,桃源河成功打破季节壁垒,实现从单一漂流地向“四季皆游、全域旅居”综合文旅目的地的华丽转身,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和“出圈”效应。
游客在桃源河景区体验水上项目
距离贵阳市中心仅40公里的桃源河景区,拥有16平方公里优越生态,森林覆盖率超70%,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素有“人间仙境、黔中福地”美誉。
其核心产品“魔幻漂流”,巧妙融合了险峻峡谷、神秘溶洞、氤氲水雾与炫彩灯光,为游客打造了一段长达10公里的奇幻水上旅程。穿越光影交织的洞穴时,游客常发出“仿佛置身秘境”“酷似奇幻电影”的惊叹,使其迅速成为今夏贵州旅游的现象级爆款和热门打卡地。
游客在桃源河景区体验水上项目
“魔幻漂流”的出圈,成为撬动景区全面升级的杠杆。桃源河景区借此大力拓展业态布局,构建起覆盖“春研学、夏漂流、秋露营、冬温泉”的产品矩阵,打造“洞天居”温泉泡池、“功夫研学营”教育基地、“心天地”夜间演艺露营区、“爽爽水世界”儿童戏水乐园等各类设施,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过去的3小时大幅延长至1天以上,旅游消费深度和广度得到实质性拓展。
随着漂流旅游持续升温,桃源河景区多措并举,致力于保障水上活动安全。为应对大客流和复杂水域环境,景区以行业主管部门标准为基础,制定涵盖运营管理手册、操作流程、安全排查制度、景区标准化服务体系,构建“人防+技防+应急联动”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机制。
游客在桃源河景区体验水上项目
“魔幻漂流全程设置30个重点安全点位,配备专职安全员值守,配备护航员护漂,保障游客安全。另有3名固定巡查员分段全天候巡逻,专人值守应急指挥中心,构筑立体式安全保障网。景区统一配备双人气垫船,船体通过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SGS检测认证。同时设置急流段吹哨预警机制,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为游客提供全程安全保障。”桃源河景区有关负责人张勇介绍。
在此基础上,桃源河景区积极推动产品体系升级与文化场景重构,在核心改造区引入“动静分区”理念,打造康养、亲子、文化、娱乐等多元融合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桃源河景区还依托阳明心学、长征精神与生态理念,打造“漂流+心学”“温泉+红色教育”等融合型文旅产品,显著提升了产品的文化厚度和体验深度。
调研组与景区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
目前,近4000艘经全面升级的漂流艇已完成安全检测。游客不仅可在10公里峡谷漂流中感受22℃的盛夏清凉,更可入住“朵芳阁”温泉酒店,体验“推窗见星河”的野奢度假生活,或走进银盘寨参与非遗手作课程。从“过境式打卡”到“沉浸式体验”,桃源河正以更丰富的产品、更安全的保障、更深厚的文化,激活避暑经济新动能,助力贵阳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调研过程中,不少游客也对景区提出了建议,如完善餐饮娱乐配套、优化停车交通体系、提升候玩区遮阳设施等。一位来自广西的游客表示:“桃源河漂流真的很震撼,特别是在那个魔幻洞里,像是在穿越童话世界。但周边的餐饮选择有点少,如果以后能增加一些地方美食就更好了。”
调研组成员合影
从单一“水上狂欢”到“全域旅居”的跨越,从“过境式打卡”到“沉浸式体验”的升级,桃源河以“魔幻漂流”为引爆点,成为贵州文旅产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成功激活了避暑经济新动能。
指导老师 张晶 王婵娟 王璐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实习生 龙开凤 余会菊 杨青春 谭罗慧 黄红燕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陈诗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