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好时光。我选择了浙江绍兴的两日游,当然,最大的原因是杭州与绍兴接通了地铁,太方便啦。
在绍兴,我先到了书法圣地-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市区西南十三公里的兰渚山麓,因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种兰于此,汉代在此设有驿亭,故名兰亭。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挚友四十一人在此修禊,临流泛觞,饮酒赋诗,并即兴写下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兰亭由此成为著名的书法圣地。
一千六百多年来,兰亭几经兴废变迁,现兰亭系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由天章寺迁建,后经清代重建,当代几经扩建,始具今日规模。2015年春,兰亭书法博物馆建成开馆。
景区目前的景点有:鹅池碑、兰亭碑、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王右军祠、临池十八缸、兰亭碑林等。
入口处,竹木搭建,很有古朴之风。
进门后,在树荫下,沿着古道缓缓步入,大有曲径通幽的意味……
鹅池碑
鹅池是兰亭的第一个景点。池水清碧,白鹅戏水,诉说着王羲之爱鹅、养鹅、书鹅的传说。池边立石质三角亭“鹅池碑亭”。
亭中之碑系清同治年间建,上书“鹅池”二字,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
兰亭碑亭
碑高1.73米,宽1.02米,厚0.27米,碑上“兰亭”二字,系清康熙帝手迹。特殊文化时期,碑被砸断,劫后余生,遂成残字。亭呈四方形,砖石结构,为单檐顶建筑,古朴典雅。
曲水流觴一流觴亭
曲水现址系清代移建,1980年重建。长78米,宽0.8米,再现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邀友临流泛觞的场景。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位全国军政高官,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
当时,王羲之等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tiè)”。
流觞亭系单檐歇山顶建筑,砖木结构,建于清康熙年间,1980年大修。展示了曲水流觞这一雅集活动的流传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活动。
唐宋时期的兰亭,风雅不减永和年间。南宋时,兰亭雅集持续不断,明永乐六年(1408),僧智谦主持重建了兰亭天章寺,香火极盛。民国时期,许多书法家如马公愚、邓散木、吴玉如等仍以临《兰亭集序》为乐事。
1981年4月7日至9日,江、浙、沪书法家齐聚绍兴,在兰亭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书法盛会。
兰亭雅集之后,形成一种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兰亭文化,魏晋风度和玄学思想的核心组成,受到各朝各代士大夫以及上流社会的推崇,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个性和备受瞩目的部分。历史上包括曲水流觞在内的兰亭文化还辐射和影响到邻近的东亚其他汉字文化圈国家的文化发展和精神生活。
王右军祠
王右军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同治八年(1869年)重修,砖木结构,总面积756m。祠内有一方池,名曰墨池,池中建有“墨华亭”(系1914年移建),最尽处是大厅,置王羲之汉白玉像,两边是回廊,壁间镶嵌着各种版本的《兰亭集序》石刻与兰亭艺事碑刻。
王羲之(303一361),字逸少,原籍琅(今山东临沂),居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时期杰出书法家。曾任右军军、会稽内史,后世称其为“王右军”。其祖父官至尚书郎,父亲王旷官至淮南丹阳太守、会稽内史。伯父王导官至太傅,是被晋元帝司马睿称为“吾之萧何”的东晋开国第一人。
王羲之的书法,“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含中和之美,深得梁武帝、唐太宗等历代帝王和东晋以降历代士人的大力推崇,被尊为“书圣”。这里,剪取”王羲之人生中最精彩的部分一一翰墨人生,借祠堂一角,分“行迹”、“家族”、“情怀”与“影响”四大版块予以展示。
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革新楷书、行书、草书,自成一家,影响极其深远。其书法最先影响到的,便是他的后代子孙。而在帝王的推崇下,尤其是唐太宗将其“书圣”地位确立之后,后世之人纷纷学“王”,王羲之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可以说,王羲之为中国书法树立了一个标杆,建立了一个范式,影响了东晋以后一千多年的书坛格局。
御碑亭
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983年重建,高12.5米,八角攒尖顶,重檐翘角。碑高6.86米,宽2.64米,重约18吨,碑底为须弥座,碑冠勒云龙浮雕。碑阳镌康熙帝所书《兰亭集序》,碑阴刻乾隆帝游兰亭时所写《兰亭即事》诗,祖孙皇帝手迹同处一碑,世所罕见。
兰亭碑林、临池十八缸等景点由于时间关系未及细逛。
在这里您也可以蘸着清水在青砖上挥毫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书法。
过桥沿河边一直走,便是绍兴市兰亭书法博物馆,沿途的风景幽静而美丽。
书法博物馆
兰亭书法博物馆一看就是新修建的,2015年开馆,据称是目前中国最大书法类博物馆。
博物馆主体延续了传统建筑特点,以灰色调为主,沿袭了老绍兴台门式、坡屋面等形式,与兰亭风貌和谐相融。
游目骋怀,欣于所遇,《兰亭集序》把中国士人对于自然的挚爱、对于生命的参悟引入了化境;霞舒云卷,烟霏露结,《兰亭集序》更是把书法笔墨的神明变幻推向极致。而撰书者王羲之,从此便在书法史上确立了震古烁今的“书圣”地位,兰亭也成为历代书家心中的“圣地”。翰墨千秋,无出其右。
现在,我就站在这块风雅之地的中央,细心倾听兰亭的传奇,体悟书法的魅力。
君臣共赏《兰亭集序》
唐太宗喜爱书法,尤推崇王羲之,并广罗其墨迹。得《兰亭集序》后,更是爱不释手。他常与大臣共赏《兰亭》,还命当朝著名书法家临摹多本,分赐给皇子和王公大臣。《兰亭集序》真迹,第一次从王氏后人的私家收藏进入公众视野,开始了漫长的社会传播之旅。
羲之戏鹅的青花罐与羲之爱鹅的瓷板画
1987年4月10日,“中日书法讨论会暨1987年中日兰亭书会”在书法圣地兰亭举行。启功、沙孟海、沈定庵、费新我等23位中方书法家和青山杉雨、村上三岛等18位日方书法家,追仿1600多年前的兰亭雅集,修禊咏诗、流觞曲水、泼墨挥毫、切磋书艺,盛况空前。
整个景区的出口处也是整修得很有绍兴水乡的风情……
出了景区,回望路边的群贤亭,心中悠然升起对于先古先人中的那些书法圣贤的崇敬,这一路走来,不仅仅是美景的观赏,更重要的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补养,体悟到了中国书法的魅力。真正的回味无穷!
看来,游绍兴的第一站,我没有选错哦。
下面,我还将漫步绍兴古城,八字桥、仓桥直街,书圣故里等地都会留下阿春的脚印哦,期待着与美友们的分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