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溪桂味
温泉度假集群
外国友人也来从化品尝荔枝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流溪湖
本报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陈天旭
流溪河蜿蜒流淌,汩汩温泉升腾化雾。作为广州市域面积最大的行政区(1984.12平方公里),从化依托自身丰饶的山水人文,打造出一片农文旅融合的沃土。正值暑期美好时光,一起走进从化,循着千年荔香,开启一段融合岭南山水、珍稀温泉、田园野趣与非遗文化的深度之旅吧。
生态宝地铸就文旅胜地
据了解,从化坐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生态桂冠。全区森林覆盖率69.1%,负氧离子峰值超20000个/立方厘米,1210米的天堂顶傲立为广州最高峰,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两大“绿肺”,共同构筑了大湾区的顶级生态屏障和绿色休闲天堂。
生态康养亦成为当地文旅亮点。作为亚洲唯一、与欧洲瑞士达沃斯齐名的珍稀含氡苏打温泉,从化温泉水质晶莹、无色无味,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矿物质。
从化不仅有自然山水,更具人文底蕴。拥有800多年历史的钱岗古村,述说着历久弥新的“广府故事”。古村中的广裕祠被誉为“非常宝贵的建筑标本”,并于2003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
在从化,上午可以漫游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在“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中感受21℃的夏日清凉;午后前往石门山下南平静修小镇,沿栈道溯溪而上,听泉水溪流叮咚,品山间清茗;在南平的百年荔枝林感受全国一村一品“双壳槐枝”的满园芬芳,体验“枝头到舌尖”的新鲜采摘;夜晚带着清甜的果香与愉悦心情,前往温泉风景名胜区,在温泉水中让身心获得深度疗养。
美食地图勾勒味觉之旅
从化是广州重要“菜篮子”和“果盘子”,禽蛋、牛奶、粮食、猪肉等农产品产量分别约占广州市自产量90%、60%、50% 、40%。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粤字号”农业品牌53个,1个国家级、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拥有26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全区农业总产值超70亿元。
从香气炸裂的泥焗鸡到肥美的流溪大鱼头,从酱香味浓的捺鹅到肥而不腻的吕田焖大肉和滑嫩鲜香的吕田酿豆腐,征服了无数“嘴刁”的“老广”。从化以“食在广州,味在从化”为品牌核心,将历史、文化、生态、人才、旅游等多元素深度融合,塑造了不可替代的美食地位。更聚焦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生态优势,让从化美食在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美食版图中崭露头角。
据悉,从化正以“食在广州,味在从化”为战略支点,构建多层次品牌体系。在食材端,“流溪山泉鱼”“冬蔬三件宝”通过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走向国际;在文化端,“非遗荔枝长桌宴”等活动将荔枝文化与龙舟赛事结合,打造世界级IP;在产业端,粤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旅游联动,南平村凉粉、溪头村豆腐花等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名片”。这种“生态为根、文化为魂、人才为翼、旅游为脉”的发展模式,使从化美食从区域特色升华为湾区标杆。
晚熟荔枝邀你品味清甜
夏日的从化,空气里开始漫溢荔枝的清甜果香。从化这片被北回归线横穿的“中国荔枝之乡”,作为广东省最晚熟优质荔枝产区(成熟上市期为6月下旬至8月上旬),从化荔枝生长期最长,香味浓郁风味最好,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馈赠孕育出了拥有绝佳风味的“果中之王”。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清新香甜的荔枝,自古以来便引得无数人为之倾倒。果大多汁的双壳槐枝、爽脆清甜的大红桂、糯香浓厚的糯米糍……每年蝉鸣时节,从化各地的村前屋后,颗颗红荔挂满枝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荔农迎来“丰收年”,广州荔枝产量预计超12万吨。
从化荔枝是北回归线上的珍品,全区种植面积约30万亩,有钱岗糯米糍、水厅桂味、流溪桂味、井岗红糯、流溪红荔、岭丰糯等40余个优质品种,主要分布在太平、温泉、鳌头、城郊、江埔等中南部和西部地区,荔枝生产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加工转化率达35%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超50亿元。依托创新“冻眠技术”,实现“四季泡温泉、全年吃荔枝”。2025年,华南国家植物园在从化区设立荔枝专类园,为从化荔枝品种保护建立规范的国家标准管理。
链接 吃荔枝“不上火”小妙招
●用盐水浸泡后再吃:把荔枝泡在盐水中,浸泡大概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再吃荔枝,这样会有一定程度的降火作用。
●喝降火茶水:夏天来了,建议家中常备些盐水、绿豆汤、凉茶等降火饮料。吃完荔枝以后,喝些清热降火的菊花茶、绿茶等也可以达到降火的作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