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甘肃省通渭县牛谷河,碧波轻漾,倒映着蓝天白云。沿河迤逦铺展的二十里农耕文化水岸风情线,宛如一条翠绿的玉带,温柔地环绕着通渭县城。漫步其间,木质栈道曲折通幽,两侧草木葳蕤,繁花点缀;精巧的景观亭翼然临水,是纳凉赏景的佳处;健身广场上,孩童追逐嬉闹,清脆的笑声洒满河岸;书画长廊里,墨香氤氲,爱好者们挥毫泼墨,将诗情画意融入这水色天光。一幅生机盎然、人水相亲的生态长卷,在陇中旱塬上惊艳铺陈。
绿意环抱的通渭县城(陈佰万 摄)
生态蝶变:从普通河道到“陇上江南”
“以前这就是条寻常的河道,谁能想到现在变得这么漂亮!”带着孩子在河边游乐区玩耍的市民张女士感慨道,“现在成了全家每天必来的‘打卡地’,孩子有得玩,我们能散步、能赏景,别提多舒心了。”张女士的喜悦,道出了无数通渭市民的心声。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通渭县对牛谷河实施的系统性综合治理工程。二十里农耕文化水岸风情线,正是这项生态修复与品质提升工程的核心成果。它巧妙地将生态修复、休闲健身、文化展示、儿童游乐等功能融为一体,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西北旱塬小城的固有印象,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新名片。
盛夏时节,这里展现的是一派“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动人景致。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蜿蜒的步行栈道引领着探索的脚步,串联起风格各异的景观亭台,共同编织成一个功能完善、意趣丰富的滨水休闲空间。
通渭二十里农耕风情线(陈佰万 摄)
双星闪耀:书画温泉赋能康养名城
“书画名城,康养通渭”——水岸风情线的灯杆上,镂刻的这八个大字分外醒目,精准概括了这座小城最具魅力的两张名片:深厚的书画底蕴与独特的温泉资源。如今,这两颗明珠在风情线上交相辉映,深度融合。
“在通渭,逛逛悦心国际书画村,欣赏名家佳作,再泡泡温泉解解乏,工作的疲惫一扫而空,身心都得到了滋养。”来自兰州的吴燕女士已是通渭温泉的常客,“我每隔两三个月就带七十多岁的父母过来,老人家泡完温泉,都说浑身轻松,睡眠也好了很多。”
通渭温泉,享有“陇上神泉”“西北第一泉”的美誉,其水温高达53.5℃,日泛水量达6000吨,水质优良,富含氟、偏硅酸、锂、锶、氡等32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医疗价值极高。
近年来,通渭县锐意创新,打造了全省首个县级中医温泉水疗中心,成功推出“中医+温泉”特色康养模式。“温泉水中的氟、偏硅酸等成分,对治疗银屑病、风湿性关节炎、各类皮肤病和软组织损伤具有显著疗效。”通渭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张晓非介绍道。
实践数据表明,这种温泉结合中医的特色疗法,能使相关患者的康复周期平均缩短30%以上。每年慕名前来体验温泉康养的游客和疗养者超过20万人次,有效拉动了当地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盛夏的通渭夜晚(陈佰万 摄)
融合致远:擘画“陇上江南”新蓝图
立足“文旅赋能型”县域发展定位,通渭县正全力推动书画、温泉、红色、农耕四大优势资源的深度融合,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2025年,总投资高达18亿元的温泉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已全面启动。该项目规划宏大,将建设翰墨文化休闲区、温泉游乐门户区、生态康养度假区、田园综合体验区、综合服务配套区五大功能板块。其中,翰墨文化休闲区将深度融入书画元素,打造集创作、展示、交流、交易于一体的艺术空间;温泉游乐门户区则聚焦水娱乐与亲子互动,引进现代化温泉水上乐园设施;生态康养度假区依托优质温泉和良好生态,建设高端康养酒店和疗愈中心。项目致力于打造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特色最鲜明、产业链最完整的温泉康养旅游目的地。
华灯初上,牛谷河水岸风情线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刻。市民们扶老携幼,漫步河畔,享受夏夜的清凉与惬意。市民王如海站在玻璃栈道上,望着脚下灯火璀璨的风情线和远处朦胧的山影,由衷感叹:“谁能想到,咱这黄土旱塬上,真能长出这样一幅‘江南’美景?”
牛谷河的水,流淌着通渭的过去与现在,也映照着充满希望的未来。随着十八亿元投资的温泉旅游项目引擎轰鸣,“书画+温泉+红色+农耕”的融合交响曲愈发激昂。这座曾经被黄土包围的小城,正以水为墨,以绿为底,以文为魂,奋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陇上江南”新传奇。(包雪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