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田口,又叫次田口,是灌阳县西山乡茶源村的一个自然屯。
茶源村辖次田口、螺丝湾、小畔田冲、老马田、大洞田、八角楼、毛田、沙坝塘、大松树、油竹岭、洞皮界、斋安、蒋家、聂家、老草塘、大板、浪面、蔡家、白岩岐、斋公田、大段、李家湾、梁家、磨刀箐、荒田坳等25个自然屯,人口1200多人,平均一个自然屯,仅50人左右,这意味着茶源村居住得小而分散。自田口,算是茶源村的中心地带,因为就茶源这条小江而言,上游有两条较大的支流,这两条支流的汇合的位置,就是自田口村庄所在地。
从卫星地图上俯视,海洋山脉中的自田口,只是万绿丛中一个小点。
放大地图,自田口与蔡家两个屯几乎连在一起,沿河而居,河的另一边,有一片不大不小的水田。
以一个3D的视角来看自田口,连绵不绝的海洋山脉显得十分高大巍峨。
回到实景当中,这是当今中国南方一个山区小村庄的最普通画面,没刻意地去选择最好的地方来拍摄。
自田口这个地方,我已来过多次,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村庄变美了。
上面这张照片,拍摄于2016年12月,拍的也是这几座房子,不过拍摄的角度不同。
当时,这几座房子都还没进行外墙装修。
木板房,以前在西山很常见,不过,现在成了稀缺之物。中间这座木板房,保存得较好,屋顶重新进行了翻盖,而木板墙面,似乎刷上了油漆。
村庄背后山上,就是绿悠悠的一大片竹林,更远的山上,则是杉木林。
路边的巨石,成了村庄的一部分。
这条路上去不远,就有一个岔路口,分别通向两条支流的源头,左走白岩岐,右走梁家。
江边,一片乱石地,上面长出一片高大的树木,落了叶的树枝,全都变得光秃秃的,树枝从四面八方向伸出,像是大树向空中挥出的一柄柄凝固的剑。
屋边一口小鱼塘,如同家里有一个活冰箱。山里人家来人来客,不一定马上能买到猪肉,捉到放养的鸡,而在小鱼塘里捞一条鱼,却容易得多。
山脚和田里,有几座零零散散的建筑。
对面的小山坡上,有一小村子,大概只有五、六户人家吧,村子的名字,叫浪面。这个村名听起来比较奇特,难道小河沟能够翻起大浪,浪头能够浪到半山腰吗?
冬天的茶源江,其实没多少水,加上前面的电站的水坝截走了一部分,江里的水更少了。
最初拍的那几座建筑,回过头再拍一张。
在山里人家做客,不会像在饭店那样,搞出那么多的花样,有煎有炒,有煮有蒸,山里人通常是在撑夹上架起一口铁锅,将柴火烧得红彤彤的,鸡肉、排骨或是猪脚等熬出底锅汤,边吃边往锅里放加工好的食材,如排上、猪下水等,酒喝得差不多了,里面再放一些蔬菜送饭。
相比于在饭店吃大餐,我其实更愿意在农家吃这样的土货,尝不出味精和酱油的多寡,却能品尝到的各种食材的原汁原味,鸡肉的嫩,猪肚的脆,鱼肉的鲜,回想起来,仿佛还在齿间生香。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灌阳人在灌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