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赵璐洁 唐逸涵
山水灵秀、人文丰厚,衢州自古风华。仙霞岭、千里岗群峰叠翠,衢江、乌溪江碧波相拥,常山港、江山港、马金溪、石梁溪和庙源溪清流淙淙,信安湖似翠玉嵌在城央,与白墙黛瓦的古城相映,晕染出一幅流动的水墨丹青。
这片山水曾引迁客骚人驻足:宋代诗人曾几在《三衢道中》勾勒出梅黄杏肥、花香鸟语的图景;唐代诗人孟郊泛舟衢江,写下 “疏凿顺高下,结构横烟霞”,尽显自然之趣与人文之雅。
新时代的衢州,正让这片山水孕育更多幸福。7月23日,衢州市委八届十次全体会议举行,审议通过《中共衢州市委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建设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进行系统部署。
按照规划,到2030年,“两屏十丘青山入城、九水六湾百里画廊”的特色城市风貌格局基本成型,人居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图景逐步展现,到2035年,全面建成特色显著的山水花园城市空间形态,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达到更高水平,建成全国知名的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
百里画廊。
从山水园林城市到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从2005年到2025年,衢州城市建设目标也从“山水生态园林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更新迭代到“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
2005年,衢州完成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目标,2008年,提出打造山水生态园林城市,深挖城市山水资源,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态美学。
2012年,衢州提出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力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打造健康、和谐、宜居且富有活力的绿色城市。
2022年,衢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指出,要“按照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定位,打造市域一体四省边际中心城市”。
二十年来,衢州经济快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是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广大市民对人居环境的阶段需求和市委市政府经营城市思维的迭代跃迁。
可以说,“山水生态园林城市”重在补齐功能短板,奠定生态基础;“现代田园城市” 注重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提升综合品质;而“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既延续了此前发展阶段的生态理念,又进行了创新,在建设理念上突出以人为本,在风貌形态上突出人文自然,在空间结构上突出集约发展,在功能配置上突出产城融合。
而此次,市委市政府以《决定》系统部署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更好彰显城市特质、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是回应人民期盼、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之举。
《决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坚持市区一体、集约发展,坚持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坚持强化统筹、全链管控,以自然山水为生态本底,以全域大花园为品质特色,以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式,以宜居宜业为根本目的,在保护利用中营造衢州特色新山水、构建绿色发展新空间、创造诗意美好新生活、积蓄经济发展新动能。
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拍友 许军 摄
生态与文化是打造山水花园城市的底气
优质生态是衢州这座城市的特质、城市的符号。衢州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达71.5%,作为钱塘江的源头,衢州更承担着“一江清水送下游”的责任。
守住这方净土,衢州未负重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衢州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手严抓生态环境保护,一手力推生态经济发展,以铁腕治污的决心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企业,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底线,统筹推进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从率先在全省提出“生态立市”战略规划到同时收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块金字招牌,衢州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标杆,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生态典范。
目前,衢州出境水质持续保持Ⅱ类以上,市、县城市空气质量全面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更蓝的天,更清的水,更绿的山,衢州更有底气建设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
山水是形,文化是魂。衢州建设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当然,靠的还不仅是生态颜值,更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山水与文化相互辉映。
衢州以“东南阙里”闻名,孔氏南宗家庙是全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见证着衢州作为儒学南传的中心地位。此外,衢州还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江郎山·廿八都,以及龙游石窟、仙霞古道、开化根宫佛国等众多文化瑰宝。衢州古城墙、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诉说着这座千年府城的厚重历史。
衢州的文化不仅在于古迹,更在于活态传承。婺剧、西安高腔、龙游皮纸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在民间焕发活力。
所以,衢州有足够的自信做好山水与城市结合的文章,打造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样板。
孔氏南宗家庙。
多维度发力筑牢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根基
多年来,衢州在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的建设中,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打开城市发展新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有序启动。
而此次衢州市委八届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决定》,如同一份详尽的行动指南,为衢州打造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勾勒出更加清晰的蓝图。
生态保护上,衢州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市水利局等部门以全域幸福河湖项目为抓手,着力做好让水留下来、让水联起来、让水活起来、让水亲起来和让水安全起来五篇文章,推动 “衢州好水”转化为“衢州金水”。
规划建设中,衢州秉持以人为本理念,不断完善 “国土空间总体城市设计- 山水花园城市设计-组团片区城市设计-重点区块详细城市设计” 四级传导体系,保障城市建设科学有序;加强特色风貌塑造引导,加快出台《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风貌管控通则》;强化重要项目要素保障,建立项目全链条闭环管控体系,助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城市建设上,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提质增效,围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序推进 67 个省级城市更新试点,补强重点片区功能,创建城镇建设样板。以产城融合推动升级,“十五五” 期间全面启动市区快速环建设,增强组团协同、改善职住平衡,加快住建领域两大产业发展,促进产城互促。聚焦人文生态传承,以山水城市桥头堡为牵引,完善 “1+N+8” 体系,推动 “11369” 成果落地,打造山水花园城市形象示范带。
功能与产业发展上,持续打好“五链”融合组合拳,实施招大引强等行动,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3200 亿元、新材料产业链迈上千亿台阶。依托“企呼我应”平台服务企业,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导向,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为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建设提供动力支撑。
文化层面,深入挖掘两子文化、姑蔑文化等历史文脉,将其融入城市空间,加快“百里画廊” 建设,新建文化场馆,举办民俗节、文化展等活动,浓厚城市文化气息。
可以看到,一幅人与自然深度交融和谐共生、经济繁荣与生态优美高度统一相得益彰、文化气息与诗意栖居融汇一体交相辉映的新时代“富春山居”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