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举行的“鲁医健康说”系列新闻发布会“夏季高温防护”专场中,山东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主任技师刘倜,针对夏季蚊虫活跃、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加的情况,详细介绍了居家与出行场景下的防蚊虫叮咬攻略。
刘倜指出,夏季雨水充沛、天气炎热,为蚊虫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人们需时刻警惕蚊虫叮咬。他建议,在户外活动时,要尽量减少在蚊子、蜱虫密集区域的停留,如树荫下、草丛、灌木丛等地,避免长时间坐卧、玩耍或露营。
个人防护方面,应穿着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出入草丛、灌木丛等区域时,将裤腿塞进袜子或靴子里,防止蜱虫爬入,并避免穿凉鞋、拖鞋。可选用含驱蚊酯的花露水进行驱蚊;在野外作业等特殊场景下,需佩戴防蚊帽、穿着防蚊服。露营时,要为帐篷加装防蚊网,并在周边喷洒驱蚊药。
另外,出行还需注意错时外出,尽量避开蚊虫活跃的高峰时段,即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如需外出,也要避免前往树荫、草丛、积水附近等蚊虫密集区域。带宠物(尤其是狗)外出回家前,要仔细检查宠物身上是否有蜱虫附着,最好用宠物专用梳子梳理毛发,并定期为宠物进行体外驱虫。
如果计划外出旅游,刘倜提醒,要提前查询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疾病流行情况,科学规划行程,并备好个人防护用品。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疾病流行地区返回后的14天内,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防止蚊虫叮咬,同时关注家人和同事的健康状况。若出现高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居家环境防蚊同样重要,刘倜提出了三点关键措施。
一是清理水。蚊子喜好在各类水体中产卵,因此清除家中积水是预防蚊虫滋生的关键。要及时翻倒盆罐、花盆托盘等闲置容器中的积水;水培植物,如富贵竹等,应每3-5天彻底换水,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定期检查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水盘等隐蔽处,防止积水。对于难以清除的室外大面积积水,可使用正规卫生杀虫剂处理,减少蚊虫滋生。
二是灭成蚊。室内灭蚊可选用合格的杀虫气雾剂、蚊香液、盘香等产品。若蚊虫较多,还可采用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灭蚊工具,减少蚊虫叮咬。
三是做好物理防护。建议在家中安装纱窗、纱门,并定期检查,防止出现破漏。睡觉时,可使用蚊帐,为家人尤其是婴幼儿提供安全的睡眠空间。
刘倜还针对蚊虫叮咬后的处理方法给出建议:被蚊子叮咬后,可先用肥皂水冲洗叮咬处,中和酸性毒液;再用冰袋冷敷10分钟,减轻肿胀与瘙痒,同时尽量避免抓挠。若皮肤有破损,可涂抹红霉素软膏等药物预防感染。一旦出现高热、头痛、关节疼痛、皮疹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若被蜱虫叮咬,切勿生拉硬拽或拍打,以免口器残留或刺激其释放毒素。应使用尖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垂直向上均匀施力拔出,随后用碘伏清理伤口。如自行处理困难,应立即就医。被咬后的两周内,需密切观察,若出现发热、头痛、皮疹或叮咬处红肿扩散等症状,需及时前往医院排查蜱传疾病,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刘倜强调,夏季防蚊虫叮咬关乎个人健康,公众应重视并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科学应对,安全度过夏季。
记者:苏珊 编辑:俞丹 校对:杨荷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