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岭路与劳动东路的交汇处夜色正浓,新梁仓文创园灯光明亮。烧烤架上的肉串滋滋冒油,油脂滴落炭火的声响混着啤酒杯碰撞的脆响;米粉摊前白雾蒸腾,老板挥着长勺的身影在红砖墙的映衬下忽明忽暗,三三两两的年轻人举着手机对着锈蚀的钢架和 “安全生产” 的老标语拍照,镜头里还能框进排队等位的长队……
乘坐城铁或地铁4号线在树木岭站下车,走出地铁口,就能看到这幅热气腾腾的夜宵图景。很难让人相信,这里曾是长沙人避之不及的 “老鼠岭”—— 一片堆满杂物、顶棚漏雨、管网老化的废弃厂房。如今,它不仅是长沙夜间经济的 “流量担当”,更藏着工业遗产活化的城市密码。
老厂房的 “针灸式” 重生
新梁仓文创园曾是国网电力的老厂房,承载着长沙工业发展的辉煌记忆。在上世纪80年代,这片13.5亩的土地上机器轰鸣,工人们挥汗如雨。随着产业转型,厂房逐渐闲置,变成了堆满杂物的“城市边角料”。墙体开裂、管网老化,周边居民都戏称这里是“老鼠岭”。
“最严重的时候,厂房顶棚漏雨,地面坑洼积水,成了安全隐患。”雨花区圭塘街道工作人员回忆道。如何让这片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土地重焕生机,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2023年,一份《关于推进国有企业盘活利用存量土地的通知》的文件,为这片沉睡的土地带来了转机。与常见的推倒重建不同,新梁仓团队提出了“针灸式激活”的理念:不大拆大建,而是像中医针灸一样,精准激活这片区域的活力。
项目邀请了曾打造了文旅现象级爆款“文和友”的设计团队加入,以激活工业遗产为核心目标,将原老城区废旧厂房改造为现代化商业体,一期投资4800万元,充分整合13.5亩地块资源,打造集美食餐饮、休闲趣游、文创娱乐于一体的网红打卡新地标。
改造过程中,设计团队特意保留了厂房的工业灵魂:斑驳的红砖墙、锈蚀的钢架、老旧的变压器,都成了独特的装饰元素。
△树木岭路方向看新梁仓(改造前)。
△树木岭路方向看新梁仓(改造后)。
△仓库中庭(改造前)。
△仓库中庭(改造后)。
△仓库(改造前)。
△仓库(改造后)。
△入口(改造前)。
△入口(改造后)。
深夜食堂里的烟火气
“我们要打造的是有故事的美食聚集地。”新梁仓项目负责人余雷告诉花花。承袭原有的工业风结构,结合现代化的复古设计,灯光交错之间,步入其中,让人有一种时空错乱感。
令人惊喜的是,自2025年3月试营业来,短短几个月内,随着茶颜悦色、柠季、宝贝蒸饺、易裕和米粉、 陈双财鲜货烧烤铺等知名品牌进驻,新梁仓很快成为长沙夜猫子的新据点。
△茶颜悦色前的排队人群。
△凌晨,陈双财鲜货烧烤铺前的排队人群。
“试营业的第一个月,凌晨一点还排着 20 多桌,我们都惊了。” 陈双财鲜货烧烤铺的店长至今记得开业时的盛况。这个在长沙夜宵圈响当当的品牌,当初选择入驻时还有些犹豫 ——“废弃厂房里开烧烤店,能有人来吗?”
如今,这样的疑问早已烟消云散。茶颜悦色的店员凌晨三点还在调饮,易裕和的米粉锅从凌晨一直沸腾到深夜,连角落里的小酒馆都要等到天边泛白才收摊。
“凌晨十二点还要排队等位,这在其他地方可不多见。”不少市民笑着告诉花花。据统计,夜间客流占总量的75%,新梁仓“深夜食堂”的名号不胫而走。
“在这里吃夜宵特别有感觉,就像在工业博物馆里开派对。”大学生小陈边拍照边说道。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新梁仓深夜食堂的效应也开始显现:带动周边5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夜间工作人员占六成;茶颜悦色、陈双财鲜货烧烤铺等店铺营业至凌晨三点,仍一座难求。的士司机王师傅说:“现在深夜来这里接单,比在解放西等活还多。”
老厂房里的城市温度
项目的意义远不止商业成功。
在改造过程中,新梁仓运营方发现周边老旧小区长期受内涝困扰,立即自掏腰包20多万元,为万发小区等周边社区疏通下水道、安装防汛挡板,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十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他们不仅改造厂房,还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社区居民王大爷说。退休电工李师傅看到年轻人在这里喝咖啡、拍照打卡的场景时,激动地说:“没想到这些老厂房还能这样'活'过来,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生命。”
社区还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建立企业-社区直通机制。当居民投诉空调噪音问题时,通过社区搭建的平台,企业和居民直接协商,很快就找到了解决方案。这种高效的沟通方式,让企业和居民真正形成了良性互动。
目前,新梁仓二期正在规划更多的深夜餐饮业态,三期将建设通宵营业的综合商业体。“我们想让这里不仅有烟火气,更有回忆的味道。” 余雷表示。
来源:飞梦雨花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