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骑行,进入K22里程段,一棵矗立路旁的古树映入眼帘,它枝繁叶茂,好似一张的参天绿伞,成为骑行游客停留休憩的古树驿站。
海南旅游公路08标段航拍
海南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总长度466公里,越穿崇山峻岭,连接小镇村庄,畅通了沿线人民出行。中交三航局承建的海南旅游公路08标段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境内,在项目团队初抵现场时,这棵树龄达百年的古树,便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海南旅游公路古树保护
项目副经理杨健在沿线巡查时,一眼就认出了这棵树龄超140年的黄葛树。当时,使用多年的水泥硬化路面紧贴树身,许多树根被压在硬化路下,川流不息的车流和它缺少“安全距离”。最关键的是,修建的公路规划线路与古树位置产生交叠。
是更改公路设计方案,还是迁移古树。项目团队为此展开了讨论。“这可是拥有百年生命的古树,它的根系极为发达,迁移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我们难以承受。”杨健提出选择新路线,为古树生长腾出更宽敞空间。经过班子研究,报业主审核通过后,项目团队最终定下了核心原则:保护优先,路让树行。
在设计图纸上,原本穿越古树所在地的直线被一道清晰的圆弧所取代。这看似简单的“绕半米”,背后却意味着建设成本的增加和施工周期的延长。但为了给古树留出足够舒展根须、呼吸雨露的空间,项目团队没有丝毫犹豫。
避让规划仅仅是保护古树的第一步。项目团队深知,古树的生存面临着诸多潜在威胁,他们联合林业专家对古树进行了全面的体检。报告显示古树根系分布范围广、表层土壤保水能力弱,施工震动、积水等情况都可能对古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
于是,一场针对这些“隐形威胁”的精细保卫战全面展开。项目团队在古树四周搭建起坚固的防护围栏,围栏上悬挂着大幅警示牌,用汉、黎两种文字标注“古树名木,重点保护”。为防止施工活动对古树根系造成损伤,项目团队在树冠边缘外划定50米施工界限,严禁重型机械入内。还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保护古树专项安全措施交底,向作业人员交待施工注意事项,避免野蛮施工。施工期间,项目部安排2名安全环保专员轮流值守,时刻监控古树四周的施工情况。每日施工结束后,所有施工机械驶离禁区存放,以防机械振动或移动对古树造成伤害。
考虑到古树位于低洼地带,雨季时易积水受涝。项目团队还特意在古树四周挖设环形流水槽,槽底铺设透水土工布,能引导雨水排出,又可防止泥沙流失。同时,对周边土壤进行分层回填、压实修复,特意留存部分原生腐殖土,为根系营造熟悉的生长环境。“上月连续三日出现暴雨天气,我们驻守树下观测水位,发现流水槽2小时便将积水排干,树周围的土壤依旧保持松软状态。”杨健看着湿润的地面,满是欣慰。
项目团队的精心呵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整个施工期间,古树不仅没有受到丝毫损伤,反而在修复后的土壤和优化的排水环境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比以往更加枝繁叶茂。为了在道路建成后更好地保护古树,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项目部从长远考虑,向设计单位申请,将古树纳入公路景观系统,增设永久保护措施与观景平台。而项目团队更长远的价值设计早已纳入蓝图之中,项目部积极向设计方建议,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保护古树,更是要释放古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路,为树绕;树,为人荫。在这场根系与机械设备盘根错节的交战中,这棵绿黄葛古树已然从公路建设的阻碍,华丽转身为公路上的网红打卡点,呈现出人与自然保护并行不悖的生态美景。
来源:新福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