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明申

图为苏明申先生在腾冲国殇墓园祭拜英烈时情景

腾冲!一座令我刻骨铭心的城市。这里有以高黎贡山为脊梁的自然奇伟,有以和顺古镇为眼眸的人文深邃,99座火山傲立苍穹,88处热泉喷珠溅玉,更有一座承载着民族精神的精神殿堂——“国殇墓园”,在滇西大地上共同书写着波澜壮阔的传奇。
日前,我与友人辞别腾冲火山地质博物馆后,原计划前往热海国家地质公园,却被告知因大雨导致道路塌方,观“天下第一汤”盛景的愿望化为泡影。导游提议改道国殇园,我们欣然应允,怀着对英烈的崇敬,决定赴园祭拜。
途中,导游通过车载麦克风介绍:国殇墓园是为纪念滇西抗战中阵亡的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将士而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支军队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经历了惨烈的作战。用“国殇”命名,正契合了那场战争中无数英烈为国捐躯的悲壮——“殇”字自带的哀伤与崇高,既彰显了他们为国家而战的集体精神,也寄托着对年轻战士的深切缅怀。这一命名源自屈原《楚辞·九歌》中的《国殇》篇,文中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对殉国英雄的赞颂,让这座墓园超越了单纯的安葬之地,成为承载民族记忆与精神的象征。
一进墓园,我们不约而同买上菊花,默默摘下太阳镜与遮阳帽,迈着凝重的步伐走向各个展厅,每一步都浸透着对英烈的哀思。

图为一位年轻母親陪伴幼儿献花情景
在娃娃兵塑像前,我看见一位幼儿在年轻妈妈的陪伴下,小心翼翼地将菊花放在雕塑旁。孩子懵懂的眼神望向塑像,妈妈低头轻声诉说着什么,那一刻,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那些牺牲时或许还带着稚气的战士,用生命守护了后世的安宁,连孩童都在用最纯粹的方式向他们致敬。




片刻后,我来到忠烈祠肃立。这座建成于1945年7月7日的建筑,为重檐歇山式风格,“河岳英灵”与“忠烈祠”匾额在檐下熠熠生辉,祠内外立柱上刻着国民党军政要员及远征军将领的题联与悼词。正面是孙中山遗像及遗嘱,两侧墙上嵌着9618位阵亡将士的题名碑石。指尖抚过冰冷的碑石,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滚烫的青春与家国担当,思绪如潮,久久难平。

图为远征军第20集团军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
从高处俯瞰,国殇墓园的轮廓如一口大钟,仿佛在时刻提醒世人:警钟长鸣,当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正是英烈们的牺牲,守护了腾冲的山河与人间烟火。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这不仅是刻在墓园里的警示,更该是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誓言。
兹拙著《水调歌 · 祭腾冲国殇墓园 》诗一首,记之!诗曰:
炎夏赴腾越,肃穆谒英魂。墓园碑立千丈,翠柏掩重门。皆把秋菊轻奉,除却遮阳帽镜,缓步入厅深。幼者献花处,热泪已湿襟。
忠烈祠,檐角下,忆烽尘。河岳英魄,多少豪杰战昏晨。墙上英名犹列,心底悲歌难绝,浩气满乾坤。缅想当年事,勋业永长存 。
2025/07/31作于云南曲靖
精彩推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