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找罪受”?骑行人笑而不语
“你们骑车是不是有点毛病啊?”
“天天起那么早,花几千几万买装备,摔得一身泥,还乐呵呵的?”
这话我听过不止一次。尤其是当我顶着烈日、推着上坡、腿酸到不行的时候,身边还不乏“旁观者清”的质疑。
说实话,骑行确实是“花钱找罪受”。但问题来了——我们为啥还上头?
因为这些“自找的麻烦”里,藏着普通人一辈子都难体会的快乐和劲儿。
骑行的自由:我说了算,就是爽
我们平常的日子,大多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几点起床、几点上班、几点开会,甚至几点该饿、几点该睡,全都像设了闹钟似的。
但一上车,哪怕只是绕城20公里,也能换一种节奏。
骑行最大的魅力,就是“我自己说了算”。
想快就冲,想慢就晃,看到路边有片草地,直接停下来躺一会;或者半路摘点野草莓、拍张照、发个呆,全都没人催你。
自由不是一定要飞去哪个远方,而是在当下的十公里、五十公里里,找到“我做主”的那种感觉。成年人的世界里,能这样放松一下,其实挺奢侈的。
骑行的成长:摔得起,才抗得住
没摔过车,不算真正骑过车。
别说什么“风吹过发梢多浪漫”,真摔起来,腿青胳膊紫,车把弯了,心态崩了,才是常态。
但也就是从这些“麻烦”里,开始一点点蜕变。
还记得第一次骑长途爬坡,我几乎在心里大喊:“为什么要给自己找罪受!”
结果现在,同样的坡,笑着就过去了。不是坡变缓了,是我硬气了。
人啊,其实远比自己想的能扛。骑行就是那种不吭声地训练你抗事儿的方式,疼一下、累一场、苦一段,结果发现自己越扛越结实。
这种底气,不光用在车上,也会带回生活里。
骑行的归属:一个人酷,一群人暖
骑行有时候是很私人的事。
一个人上路,不用说话、不用应付、不用考虑别人,耳朵听着风,心里慢慢就清净了。
我有次独自骑到河边,坐着发了一个小时的呆,回来之后,好多事情反倒想通了。
这种“和自己待在一起”的感觉,是安静、不是孤独。
但群骑的快乐又不一样。一群人一起骑,不用太熟,也不用太客套,但总有人在。
比如暴雨里有人帮你补胎、大家拿出压缩饼干分着吃,或者你崩溃时有人陪着慢骑、开个玩笑让你笑出来。
这些人不一定知道你家住哪儿,但你知道,下次有骑行,他们一定还会在路上。
骑行的快乐,就是风舒服,路在前,所以你说骑行人是不是“自讨苦吃”?
确实,我们花钱买装备、起早抢晨光、摔倒了还笑着爬起来。可这些换来的,是外人看不懂的满足感。
自由、成长、归属——骑行把这些藏在路上,只给愿意去踩的人。
我们不需要特别高大上的意义,也不追求什么伟大目标。
只是想,在这个被安排得太紧的世界里,能有那么几个小时,是属于自己的。
风一吹,路在前,我们就知道:值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