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区,一个被北纬26°的清凉眷顾的地方。今年盛夏,这座康养之城,以“19℃的夏天”为底色,用火把、歌声、舞蹈、山水、民俗,编织出一幅文旅融合的醉心画卷,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栖居。
8月3日,一场以“寻美水城·我为火把季添把火”为主题的live秀活动,在海坪火把广场开启狂欢模式。现场,网络达人、本土艺人齐聚,他们用15个精心编排的节目,为广大市民、游客、群众,奉上一席丰盛的文化艺术盛宴。
水城的夏季,是一场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盛宴,更是一场关于“凉”与“热”的哲学对话。站立在野玉海火把广场边沿的石阶上,来自四川的游客单芳芳早已欣喜不已,她感言道:“这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四周的山上,植被茂密,给人一种绿意盎然的美感;这里的气温清凉,是消夏避暑的理想场所。”
舞台上,民族舞与街舞的碰撞中,舞者们用灵动的身姿和充满活力的舞步,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脱口秀演员妙语连珠,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得观众阵阵欢笑;与生活接轨的小品,接地气的表演让观众惊叹不已;原生态彝族歌舞以其质朴的情感和独特的韵律,带领大家领略彝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若论水城文旅的独特魅力,野玉海作为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这里囊括了野鸡坪高原户外运动基地、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和海坪彝族文化小镇,三者以“野、玉、海”为名,却以“速度、氧吧、狂欢”为实。
在野鸡坪花海与悬崖酒店“天空之恋”,游客置身云端即可俯瞰北盘江大峡谷的壮阔景象;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的千种植物,让游客每一次呼吸都沁润着清新;海坪千户彝寨是火把节的圣地——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数万人聚集于此,沉浸于集文化体验、观光生活、演出娱乐为一体的狂欢盛宴;乘坐螺旋盘升的观光小火车,穿越森林与彝寨,开启一段时空交错的浪漫旅程。
近年来,水城区挖掘丰富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通过举办特色活动,提升水城文化魅力,吸引更多游客。今年海坪“火把季”推陈出新,通过网络直播与线下互动,让活动充满新活力。此次“寻美水城·我为火把季添把火”live秀,是水城文旅融合重要举措,为游客带来难忘文化体验,为文旅产业注入新动力。
“举办这场live秀,旨在通过创新的形式,展示水城的独特魅力和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更多人了解水城、爱上水城。同时,也希望借此活动,进一步推动水城文旅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表示。
当天,除了精彩的live秀表演,活动现场周边还设置了文创产品展销区等配套区域。游客们不仅欣赏精彩节目,还能品尝到水城羊肉粉、坨坨肉等特色美食,选购具有彝族风情的文创产品,全方位感受水城的独特魅力。
文旅的繁荣,最终要落脚于民生的温度。一个个活动的举办,给景区带来了“人气”和“财气”,返乡创业者肖雄将景区开酒店和民宿,为游客提供“19℃清凉”的同时,带动了31个村民就业,每年为社区集体经济创收35万元。
将“凉资源”转化为“热经济”,野玉海景区依托得天独厚的高原气候与生态优势,打造四季皆宜的避暑胜地,推动避暑经济“热”出圈。去年,水城火把季通过创新文旅融合模式,结合民族风情与现代体验,吸引游客124.7万余人次、创收12.7亿元的数据,成为贵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眼名片。
不可否认,如今的水城,夏季是一场流动的盛宴。火把节的狂欢、布依歌谣的悠扬、北盘江的碧波、民宿窗外的星空以及水上乐园的冲浪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凉都·康养水城”的文旅密码。随着“寻美水城·我为火把季添把火”live秀的圆满落幕,海坪火把季的热度持续攀升。未来,水城将持续深挖文化IP潜力,让大家在清凉的夏日里,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水城的别样风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黄瑶
实习生 李文菊
编辑 鲁媛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