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自驾游绥化 鲜为人知的天放传奇(点击文字观看视频)
2023年十一假期,绥化小短腿自驾游绥棱,来到了位于上集镇的天放村。村子之所以叫天放,缘于一位传奇人物。
这里原本叫宋万金屯,屯里有所小学,叫宋万金小学。1944年的深冬,北风呼号,大雪纷飞,天气嘎嘎冷。夜里突然鸡鸣犬吠,几束汽车灯光急促划破黑暗,大批日伪警察扑向宋万金小学,砸开房门,冲进教师宿舍,带走了一个人。然后片刻不敢耽误,连夜送到了庆安监狱。二十几天后,又将其蒙住双眼,转来转去送到了另一个地方。审讯室里,日军头子殷勤地递过一杯热水说,于天放先生,您辛苦了。那人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冷冷的说,我不叫于天放,我叫杜文礼。日本人摆摆手说,不不不,你是抗联大名鼎鼎的于天放。
是的,他是于天放,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特派员于天放。自1938年抗联西征来到绥棱后,就在绥棱、海伦、庆安一带指挥抗日斗争,用兵如神,来去自如,重创日军的于天放。1941年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大部队进入苏联境内整训后,留守在绥化一带级别最高的抗联将领。令日军闻风丧胆,惊恐不安,几次扫荡深山密林、重金悬赏都没能抓到的抗联重要人物于天放。
随后,日军头子拿过来一张地图,让于天放画出抗联在北满地区的兵力部署,于天放说我脑子不好使,不记得了。日军头子立刻说,不不不不,你是于天放。是的,他是于天放,是不到20岁,就以全省第一名考入清华的少年天才于天放。抗联首位情报处长,头号特工,记忆力惊人,对信息的敏锐程度非常人可及的于天放。他的脑子怎么可能不好使?
面对眼前抗联的传奇人物,日军知道于天放的地位和影响力,只要撬开他的嘴,或者说动他投降,那么对于抗联甚至整个抗战局势的打击都是空前的。于是对他假意热情,并许以高官厚禄。
但他是于天放,抗日信念铁石坚于天放。他出生在哈尔滨市呼兰县的显赫人家,家境殷实富足,家道顺遂,他又天资聪慧,学有所成,如果没有选择投身革命,他也许会取得另一番成功。他既放弃个人安逸,为民族大义弃笔从戎,出生入死,今日又岂是名利可诱之。
敌人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辣椒水、老虎凳、烧红的烙铁各种刑具轮流上,扬言说,没人能挺得到最后一道刑具。酷刑之下,岂止巨痛,于天放非常清楚,这一遭折磨过后,自己可能会残,会死,也可能会生不如死。
但他是于天放,是经历过千里西征,面对世所罕见的艰苦生存环境和战斗环境不曾退却的于天放,是面对抗联部队大量人员牺牲,从三万多人最后只剩七百多人后,仍然信念坚定的于天放,是经过多年抗日斗争枪林弹雨、九生一生仍然心如磐石的于天放,如今尔等这般雕虫小技,又有何惧之。敌人软硬都不好使,气急败坏。但为了从他这里获取重要信息,也并不急于杀他。
于天放深知进到了这里,断没有活着出去的可能。但他不会坐以待毙,从进来的那天就在谋划越狱。他一边同日军巧妙周旋拖延时间,一边留心观察环境。他通过监狱狭小的铁窗观察日出日落确定了东南西北,听火车经过的声音确定这里有火车站,再依据狱友描述监狱附近的情况,凭借超强的判断能力,确定这里是北安宪兵监狱。通过几次去审讯室,他又观察到监狱的围墙有三米高,从牢房到外面有三道大门。从伙夫到看守,是清一色的日本兵,但守卫比较松懈。基本情况已经摸清了,不过现在还不能行动。因为此时正值深冬,冰天雪地,草木枯萎,此时出去无处掩身不说,还可能冻死饿死。于是他一边精心筹划,一边等待时机。
半年后也就是1945年7月,一位叫赵忠良的抗联同志被捕入狱,关在了于天放隔壁。他告诉于天放,法西斯德国已经失败了,八路军、新四军正往东北挺进,已到冀热辽,日本侵略者的末日到了。这更激发了于天放尽快挣脱牢笼,加入到彻底消灭侵略者的斗争中去的渴望。他问赵忠良,草长多高了,赵忠良回答说,可以藏人了。于天放说,时候到了。于是,二人开始谋划共同行动。
次日,于天放就“疯了”,他大闹牢房,打骂看守。于是被提到审讯室挨了顿打,关了一天之后又给送回来了。谁都没发现他带回了在审讯室里偷偷卸下来的锅炉门。这块铁比巴掌大点,半斤多重,足可伤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此时敌人又给他送来一份大礼。这天日本特务机关长永井拿来一张小兴安岭详细地图,让于天放标出苏军进兵东北时将会从哪些地方进攻,抗联将从何处配合作战等,承诺画完就可以放他出去。于天放很清楚这是敌人的诡计,但他正好可以用这张地图确定越狱后寻找组织的行动路线。于是他接过地图,答应下来。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夜间看守原本两个只来了一个叫石丸。于天放心想,此乃天助我也。于是和赵忠良商定就在今晚行动。他先是要求上厕所,回来后对石丸说,他要在亮堂地方画地图,石丸一听求之不得,就让他坐在牢房外面的走廊画。这时赵忠良也要求上厕所。石丸把赵忠良放出来后,光顾盯着赵忠良就没在意身后的于天放。这时候于天放悄悄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炉门,用力砸向石丸后脑。赵忠良也迅速扑过来,两人合力打死了石丸。之后解下石丸身上的钥匙,开牢门,跳窗户,爬围墙……逃出监狱后,趁着月色一前一后向远处跑去。
当夜,北安喧声大作,日本军警大批出动,每家每户,每个角落,每寸地皮的展开搜查,两驾直升机在北安监狱周围反复进行低空侦察,但一直没找到于天放。只在关押于天放的牢房墙壁上发现一首诗:“中日世仇不共天,十载抗战破万难,行动失慎遭逮捕,中国男儿入牢监。威迫利诱逼降策,救亡信念铁石坚,囹圄铁窗寒冬度,草木葱茏虎归山。”于天放的成功越狱让日本人大为惊慌,东北的所有报纸都用上了极大字标题:“于天放逃跑,’满洲国‘失去一大半!”,来报道于天放越狱在当时的巨大影响。
最终,直到日军投降都没能抓到于天放。新中国成立后,于天放曾任黑龙江省政府副主席,兼哈尔滨师范学院院长、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兼黑龙江大学校长等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诬陷为“反革命叛徒”,1967年5月被迫害致死,时年59岁。1946年,为了纪念于天放抗联小分队在宋万金屯的抗日活动,绥棱县人民政府将宋万金屯更名为天放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