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河搬螃蟹
陈中武
灵秀甲子河
在南漳县薛坪镇,藏着一条宛如碧玉丝带的河流——甲子河。它虽没有大江大河的磅礴,却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灵韵与风情,宛如一位隐居深山的佳人,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初入甲子河,便被它的美所震撼。河道九曲十八弯,如同一条灵动的巨龙,在山间蜿蜒盘旋。时而出现一大片浅滩,阳光洒在上面,波光粼粼;时而又深入峡谷,幽深静谧;还有那壮观的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激起白色的水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沿河两岸,是郁郁葱葱的自然森林,树木高耸入云,枝叶相互交错,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漫步其中,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那是大自然最纯净的芳香。
寻蟹之趣
闲暇时,约上三五好友,带上简单的工具,来到甲子河溯溪、耍水、抓螃蟹,可谓其乐无穷。步入河谷,只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河面上,泛起点点金光,似给河水披上了一层珍珠般的外衣。静静流淌的山泉水,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每一颗碎石。而螃蟹,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躲藏在河里的石缝中,或是岸边的泥洞里。螃蟹是杂食性动物,河里的小鱼、小虾、泥鳅、蚯蚓、水生昆虫以及水生植物,都是它们喜爱的美食。无论是深水区的静谧角落,还是浅滩的热闹地带,都有螃蟹们的身影。
我们两人一组,分工明确,一人负责抓螃蟹,一人负责提水桶。大家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迫不及待地脱掉鞋子,光着脚丫踩在清凉的河水中,小心翼翼地寻找着螃蟹的踪迹;有的怕河水太凉,穿着鞋子在大石头之间跳跃前行,行动虽显笨拙,但寻找螃蟹的热情丝毫不减。
搬蟹之道
抓螃蟹在我们老家叫“搬螃蟹”,不光是个技术活,其中的门道也不少。在掀开大小不同的石块时,动作一定要轻柔,不能搅动泥沙。一旦水变浑浊,螃蟹就会顺着浑水迅速逃之夭夭,钻入另一个石缝中,再想找到它们就难如登天了。站在水中掀开稍大的石头时,更要格外小心,千万不能向自己面前翻动,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其实,螃蟹们通常都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仔细观察水中的石缝旁边,如果有一堆新鲜隆起的河沙,这个石头下面十有八九藏有螃蟹,那是它们打洞新钻进去的痕迹。有时候,遇到螃蟹钻进搬不动的大石头里,也只能无奈地“望蟹兴叹”。若是冒险将手伸进洞中去抓,被螃蟹夹到的风险极高,那种疼痛可不好受。
在水中发现螃蟹后,抓捕的方法也很关键。一定要从螃蟹的背后下手,千万不能顺着它两个大钳子的方向,否则,挥舞着大钳子的螃蟹会毫不留情地夹住你的手指头,以致鲜血直流。
取舍之间
抓完螃蟹上岸后,我们都秉持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之心,一般会留大放小、留公去母。特别是在秋季,这是螃蟹的繁殖季节,我们都会自觉地不去抓螃蟹。只在夏天的时候,才会来享受这份独特的乐趣。因为我们深知,大自然给予了我们如此美好的体验,我们也要懂得回馈和保护,让甲子河的这份美丽与生机能够长久地延续下去。
山水间的生命课
在甲子河搬螃蟹的时光,是一段充满欢乐的旅程。在这里,我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着它的神奇与魅力;在这里,我们与朋友相互协作,分享着发现与收获的喜悦;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尊重自然、爱护环境,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
每一次来到甲子河,都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片宁静与美好,留下一段段美好的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
陈中武,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襄阳市作协会员,南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偶有作品在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汉水》等媒体上发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