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6日电(记者李云平)自2024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得到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提升。
这是记者8月6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情况。阿拉善盟副盟长刘德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最近1年来,阿拉善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专门设立保护管理机构,出台保护利用管理办法,投用30多套气象、生态、水文等监测设备,与多家国内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管理保护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同时,阿拉善盟严格遵循自然遗产地保护性开发、限制性开发等要求,采取人为活动有限、建设开发有序、旅游发展有度的文旅产业发展路径,积极推进巴丹吉林沙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重点培育生态观光、研学教育、徒步探险等特色业态,精心打造沙漠主题旅游产品体系。
目前,内蒙古初步构建全社会参与开发、保护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的格局,引导当地农牧民群众发展旅游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据了解,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阿拉善高原,是中国第三大沙漠、第二大流动沙漠,以奇峰、鸣沙、群湖、神泉、古寺“五绝”著称。2024年7月26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中没有沙漠类型的空白。(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