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夏禹公园
夏禹公园的傍晚,热闹得恰到好处,处处洋溢着生活的烟火气与温馨的氛围。
当西天的云霞将禹王大道染成橘红色时,市政府大楼的玻璃幕墙温柔地反射着夕阳,为夏禹公园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人们三三两两地往此地走来,脸上带着轻松的神情,仿佛一天的疲惫都在这里得以释放。
公园中央的禹州神韵雕像下,一片欢声笑语。卖气球的老人手中扯着五彩斑斓的气球,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像一串串跳舞的彩虹。孩子们围着卖玩具的小摊,眼睛亮晶晶地望着会发光的塑料小鹿、小象、小猪、小狗等,父母们或爷爷奶奶们笑着满足他们的小小心愿。雕像东侧,少男少女们卖力地吹着萨克斯,沉醉于婉转低回的合奏中,观众也仿佛陶醉其中。西侧台子下面不远处,有几个跳绳的儿童,正认真地比赛;玩滑板的少年,矫健身姿像燕子掠水一样,一闪而过;四五个孩子踩着闪烁着红蓝灯光的轮滑鞋,鼓着腮帮,像鱼儿畅游,自信满满,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鼓掌。
夜幕渐渐降临,两旁的路灯闪烁亮起,公园如同白昼。靠近雕塑北面的跳舞人群,是最引人注目的风景。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每到这时,年轻人们整齐列队,在领队的带领下,随着动感的舞曲尽情舞动,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身影格外动人。有几位穿白色短裙的姑娘跳得特别投入,裙摆飞扬间,脸上笑容比晚霞还要灿烂。
移步向北,不远处是中老年舞者。他们舞步优雅、舒缓,舞姿标准,与舞伴们旋转时,仿佛让人看到了他们年轻时的青春模样。
再往北,临近“夏禹公园”入口处,一群青春美少女面朝东,列队跳广场爵士舞。她们在节奏感强烈的音乐伴奏下,或甩头、抖肩、挺胸、摆胯,灵活多变,展现出力量与柔美的完美结合,充满青春活力。
雕像南边的玉雕桥上,热闹非凡,这里简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大理石砌成的桥,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孩子们把桥两侧的坡道当作天然滑梯,上上下下,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姑娘穿着黄色连衣裙,滑下来时裙摆像花朵一样绽放,银铃般的笑声引得路人纷纷停足。
桥下的人工湖里,星月投影湖中,与远处的灯光倒影交相辉映,微风吹来,微波荡漾,波光粼粼。站在桥中央的人们,凭栏远眺,近边的郁郁绿意,与西南旁清晰的禹王宫轮廓,与万家灯火,尽收眼底,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桥南,临近华夏大道路边,有歌曲爱好者们在一展歌喉。设备虽然简单,但欢乐丝毫不减。一位大叔深情演唱着流行歌曲《搀扶》,低沉的嗓音引来阵阵掌声。往西,旁边是一位穿着彩色旗袍的女士,她优雅地唱着《夜来香》,婉转的歌声与夏夜微风相得益彰。围观的人们或轻声跟唱,或打着节拍,共同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其间,是卖绿茶、雪花酪、冰粉的摊车,还有卖烤冷面、炸串儿、章鱼小丸子的摊位等,不一而足,人间烟火味十足。
公园中长椅上,人们以各自的方式享受着这美好时光。有老夫妻并肩坐着,看着跳舞的人群回忆青春;有年轻父母一边照看孩子,一边分享着一天的见闻;还有独自休息的游人,脸上带着满足的倦容。紧邻行政东路明晃晃路灯下,几位老人在下象棋,时而传来嚷嚷争论声,时而传来爽朗的笑声,生活在这里被演绎得有滋有味。
夜色渐深,八点半左右,公园的热闹开始温柔地退潮。北边,跳舞的人群在最后一支舞曲结束后互相道别;南边,歌声也渐渐停歇,演唱者们意犹未尽地收拾设备。摊主一边盘算着夜晚的收入,一边和熟客们寒暄,相约明晚再来。
大约九点半,负责任的保安骑着电动车友善地提醒着游人,清洁工人们开始清理地面。最后离开的是几位住在附近的老居民,他们慢悠悠地踱着步,不时回头看看夜色中的公园,脸上带着满足的神情。
温柔的月光下,禹州神韵雕像静静地矗立,见证着禹州这个城市最平凡的幸福。
在夏禹公园这方天地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或舞,或歌,或跳绳、滑板、轮滑,或静静地看、听、感受着,或用辛劳的汗水交换着,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健康、财富和幸福,这一切都是我们伟大祖国馈赠的美好时刻。
夜幕下的夏禹公园,每天都这么热闹,这么温暖,这么令人留恋。
作者简介:连伟峰,教师。近年来先后在《小说界》《中国文学》《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政协报》《检察日报》《教育时报》《时代报告》《东方散文》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百余篇。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小说研究会会员,许昌市作家协会会员,禹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供职于禹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霍萌萌 校对:马阳
责编:孙小华 终审:蔡春蕾
特别声明:本文由云上禹州个人号或机构账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云上禹州客户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