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太原晚报】
暑期旅游旺季,众多外地客人来太原游玩。一些“小而美”的休闲场所迅速走红,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打卡体验。(《太原晚报》8月5日)
太原这些“小而美”的休闲场所,恰好击中了游客需求——它们不是刻意雕琢的“景区”,而是带着生活肌理的“切片”。掺杂着烟火气的互动,让旅游从“观看”变成了“参与”,让城市从“景点集合体”变成了“可感知的生命体”。非典型的旅游体验,恰恰能形成最鲜活的城市记忆。
“小而美”的走红,折射城市更新发展的变化。相较于大拆大建的文旅项目,它们以低成本、轻改造的方式激活了闲置资源。工业遗址变身为艺术空间,废弃地块改造成口袋公园,乡村墙面装点上动漫彩绘……“微更新”既没有破坏城市原有肌理,又激活了沉睡的空间价值,留住了一座城市的独特性。毕竟,游客千里迢迢奔赴的,从来不是千篇一律的网红模板,而是一座城市独有的气质与温度。
热潮之下也需清醒:“小而美”的生命力,在于其“本真感”。若为追求流量刻意堆砌网红元素,或因过度商业化失去原有气质,反而会透支吸引力。真正的破圈,应是在保护个性的基础上做加法,如完善步行道、增加休憩设施、规范引导商业配套等,让“小众”场所既能保持温度,又具备接待能力。
守护“小而美”的本真,让它们带着城市的独特气息生长,其独有的鲜活与温度,自会串联起动人的城市故事,留住游客的脚步与眷恋。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